嵌甲是趾甲侧缘长入软组织致疼痛等,发病与修剪不当等有关,表现为趾甲侧缘嵌入、局部红肿化脓等,靠体格检查结合病史诊断,轻症调整生活习惯,重症手术;甲沟炎是甲周组织炎症,常因细菌感染,初期甲周红肿疼痛,重者化脓伴全身症状,靠体格检查结合病史诊断,轻症局部消毒,重症切开引流配合抗生素,需区分两者采取合适措施。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嵌甲:是指趾甲(多为足趾甲)的侧缘长入附近的软组织内,像异物似的插入甲沟而引起疼痛的一种脚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趾甲修剪不当(过短、过深)、穿鞋不合适(过紧、过窄)、足部生物力学异常(如足趾呈锤状趾、拇外翻等)等因素有关,导致趾甲生长方向偏离正常轨道,侧缘嵌入周围软组织。
甲沟炎:是甲周组织的炎症,常因细菌感染引起,多由微小刺伤、挫伤、逆剥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甲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区别
嵌甲
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趾甲侧缘处的疼痛、红肿,随着病情发展,局部可出现化脓,有分泌物渗出,严重时可影响行走。在儿童中,若长期穿着过紧的鞋子,可能会加重嵌甲的发生,影响其足部的正常发育和活动;对于成年人,长期从事需要久站、行走较多的工作,也会使嵌甲相关症状更明显。
体征:可见趾甲侧缘嵌入软组织内,局部软组织有红肿,按压时疼痛加剧,有时可在嵌入部位发现炎性肉芽组织。
甲沟炎
局部症状:初期表现为指甲周围组织的红肿、疼痛,一般范围相对局限;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化脓,脓液可积聚在甲周,表现为甲周有黄色或白色的脓性分泌物,疼痛可进一步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在儿童中,由于卫生习惯等因素,若手部出现微小损伤后未及时处理,也可能引发甲沟炎,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活动;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成年人,甲沟炎可能更容易发展为严重的感染情况。
体征:甲周组织红肿,有压痛,严重时可形成甲下脓肿,可见甲下有黄色脓液积聚。
三、诊断方法区别
嵌甲:主要通过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医生观察趾甲的生长情况,查看是否有侧缘嵌入软组织内的典型表现,结合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修剪指甲不当、穿鞋不合适等情况来明确诊断。
甲沟炎:同样依靠体格检查,观察甲周组织的炎症表现,如红肿、化脓等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有局部损伤等诱因,一般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脓液的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四、治疗原则区别
嵌甲
轻症处理:对于症状较轻的嵌甲,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如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定期正确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过深)。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为其选择合适的鞋子,教导正确的修剪趾甲方法,防止嵌甲加重。
重症治疗:若嵌甲症状较重,出现明显的化脓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部分或全部拔甲术等,以纠正趾甲的生长方向,促进创面愈合。
甲沟炎
轻症处理:初期甲沟炎可采用局部处理,如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部分患者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使炎症消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保持手部或足部的清洁,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
重症治疗:当甲沟炎发展为脓肿时,多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术,排出脓液,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在治疗甲沟炎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感染扩散。
通过以上对嵌甲和甲沟炎在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区别分析,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区分这两种足部常见疾病,以便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