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单纯性血尿需进行多项检查来明确病因及病情,包括尿常规可初步筛查血尿及初步判断来源,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通过相差显微镜看红细胞形态判断血尿来源,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滤过功能,泌尿系统超声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尿蛋白定量检查了解尿蛋白排泄情况,血压检测判断是否有肾性高血压等,不同检查有相应影响因素,如尿常规采集标本受小儿配合度影响,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前需避免剧烈运动等。
一、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初步筛查小儿单纯性血尿的重要检查。通过尿常规可以观察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等。正常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极少,若红细胞计数增多则提示可能存在血尿情况。而且通过对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比如是均一性红细胞还是非均一性红细胞等,有助于初步判断血尿是肾小球源性还是非肾小球源性。例如,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在采集尿常规标本时可能会因为不配合等情况影响结果,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配合妥善收集标本,对于婴幼儿可能需要更轻柔、谨慎的操作来获取合格标本。
二、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如果尿中变形红细胞占比超过一定比例(通常认为超过30%),多提示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如果变形红细胞占比很低,则多考虑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原因引起。
生活方式影响:一般来说生活方式对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影响不大,但在检查前应告知患儿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尿液状态的行为,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一过性的红细胞形态改变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三、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检测。肾小球源性血尿若病情较重,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导致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通过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情况,帮助判断血尿是否已经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
病史因素影响:如果患儿既往有肾脏疾病病史,那么在进行肾功能检查时更要密切关注指标变化,因为既往病史可能提示肾脏基础情况较差,血尿可能更容易影响肾功能。
四、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泌尿系统超声可以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比如是否有肾结石、肾囊肿、先天性肾脏畸形等情况。这些结构异常可能会导致血尿的发生,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发现这些解剖结构上的问题。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腹部脂肪较多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超声检查的清晰度,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操作手法,确保能够清晰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对于年长儿,超声检查相对较易操作,但也需要根据其配合程度等进行调整。
五、尿蛋白定量检查
:肾小球源性血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通过尿蛋白定量检查可以了解尿中蛋白质的排泄情况。如果尿蛋白定量异常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较严重,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生活方式影响:检查前应告知患儿避免大量高蛋白饮食等可能影响尿蛋白定量结果的行为,因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导致尿蛋白暂时升高而干扰检查结果判断。
六、血压检测
:肾小球源性血尿相关的肾脏疾病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所以需要检测患儿的血压。通过血压检测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肾性高血压等情况,因为高血压也可能是肾脏疾病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不同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不同,在检测血压时要根据小儿年龄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方法和判断标准,例如婴幼儿多采用袖带法测量上肢血压等,并且要注意测量时的患儿状态,尽量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以保证结果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