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病因多样,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有相应临床表现)、支气管炎(病毒起始继发细菌感染等致咳)、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等致刺激性干咳);非呼吸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致反流刺激咳)、鼻后滴流综合征(鼻部疾病致分泌物倒流刺激咳);还有药物不良反应(如ACEI类药致干咳)和心理因素(心理状态致咳嗽迁延不愈)等情况。
一、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
病因与机制: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后,在肺泡内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炎性渗出,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咳嗽。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患肺炎,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婴儿肺炎可能仅表现为咳嗽、气促等。
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外,还可能有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阴影。
2.支气管炎
病因与机制:多由病毒感染起始,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随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黏膜受到炎症刺激,黏液分泌增加,引起咳嗽。长期吸烟的成年人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较高,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支气管黏膜,导致气道炎症和咳嗽迁延不愈。儿童支气管炎可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咳痰,早期为干咳,随后可出现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
3.咳嗽变异性哮喘
病因与机制: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患者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冷空气、运动等刺激后,气道发生痉挛和炎症反应,引起咳嗽。遗传因素在其中也起一定作用,有哮喘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儿童是高发人群,往往在夜间或清晨咳嗽加重。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胸闷,但一般无明显喘息症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二、非呼吸系统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与机制:当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时,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可引起咳嗽。尤其是平卧或进食后,反流更容易发生。肥胖、妊娠、吸烟等因素可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风险。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
临床表现:除咳嗽外,还可能有烧心、反酸等症状,咳嗽多为慢性、刺激性干咳,卧位时加重。
2.鼻后滴流综合征
病因与机制: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导致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引起咳嗽。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过敏性鼻炎、细菌性鼻窦炎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接触过敏原后,易引发过敏性鼻炎,从而导致鼻后滴流综合征。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鼻塞、流涕、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咳嗽以晨起或体位变化时明显,可伴有咳痰。
三、其他因素
1.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服用后可能引起咳嗽,其机制可能与缓激肽等物质在体内蓄积有关。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服用此类药物时更易出现咳嗽不良反应。
表现:患者在服用相关药物后出现干咳,停药后咳嗽可能逐渐缓解。
2.心理因素
机制: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咳嗽迁延不愈。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失衡,可能影响呼吸道的敏感性和咳嗽反射。例如一些慢性咳嗽患者可能存在心理障碍,而心理因素又会加重咳嗽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表现:咳嗽可伴有情绪低落、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相关症状,且咳嗽程度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情绪紧张时咳嗽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