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息肉是喉部常见良性病变,由长期用声过度等引起,表现为声音嘶哑等,影像学可见局限性隆起团块,病理检查细胞无异型性,治疗以手术等为主,预后较好;喉癌是喉部恶性肿瘤,与多种因素相关,不同类型症状不同,影像学可见不规则占位病变,病理检查有癌细胞异型性,治疗需综合,预后与分期等相关,早期相对好,全喉切除影响生活质量,不同人群患病风险及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影响患病风险,有癌前病变者需密切监测。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喉咙息肉:是喉部常见的良性病变,多由长期用声过度、发声不当或慢性炎症刺激等引起,主要是声带黏膜水肿、渗出逐渐形成的半透明新生物,一般呈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光滑,多为单侧单发,少数可多发。
喉癌:是发生于喉部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吸烟、饮酒、病毒感染、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芥子气等)、性激素及癌前病变等多种因素相关。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按生长部位可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及跨声门型等,癌细胞可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还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二、症状表现
喉咙息肉: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其程度与息肉大小及部位有关,小的息肉可能仅有轻微声音改变,较大息肉可致声音明显嘶哑甚至完全失声,一般无喉部疼痛,较少出现呼吸困难,但若息肉较大阻塞声门,也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喉癌:不同类型喉癌症状有所差异。声门型喉癌早期多表现为声音嘶哑,且呈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等;声门上型喉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喉部异物感、吞咽不适等,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声门下型喉癌早期症状隐匿,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肿瘤侵犯声带可出现声音嘶哑。
三、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鉴别
影像学检查
喉咙息肉:喉部超声检查可见声带等部位有局限性隆起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喉部CT或MRI检查可显示喉部相应部位有占位性病变,多呈均匀密度或信号,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
喉癌:喉部CT或MRI检查可见喉部有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边界多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肿瘤组织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还可观察到喉软骨是否受侵犯、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及转移情况等。
病理检查
喉咙息肉:通过喉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黏膜上皮下有水肿、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等,细胞形态一般较正常,无异型性。
喉癌:病理检查可见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失调,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等。
四、治疗方式及预后
喉咙息肉:较小的息肉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如禁声休息、雾化吸入等,部分息肉可能缩小或消失;对于较大的息肉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息肉多采取手术治疗,如支撑喉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预后较好,一般复发率较低,对喉部功能影响较小。
喉癌: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早期喉癌可通过手术切除,如喉部分切除术或全喉切除术等,术后根据情况辅助放疗等;中晚期喉癌多需综合治疗,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相关,早期喉癌经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中晚期喉癌生存率相对较低,且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失去发声功能,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患喉咙息肉或喉癌的风险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长期用声过度的教师等职业人群易患喉咙息肉;而吸烟男性患喉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者更易罹患喉癌,而注意用声健康、避免长期刺激喉部的人群患喉咙息肉的风险相对较低。有喉部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需更密切监测,预防喉癌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