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新冠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呼吸道症状相对轻,新冠症状多样,重症可致多器官衰竭等;传播途径方面流感主要飞沫等传播,新冠主要飞沫、密切接触等传播;诊断方法上流感靠抗原、核酸检测等,新冠靠核酸检测等及影像学;治疗上流感发病48小时内用抗流感病毒药等,新冠有一般、抗病毒等治疗;预防均需接种疫苗及良好卫生习惯,不同年龄人群防护各有侧重。
新冠: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该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
临床表现方面
流感:起病多较急,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部分儿童、老年患者等体温可不升或升高不明显)、头痛、肌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咽痛等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见于儿童。
新冠:症状多样,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感染后可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等。
传播途径方面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新冠: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诊断方法方面
流感:主要依靠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抗原检测快速简便,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诊断流感的重要依据,可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
新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另外还可通过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等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在病情评估中有重要作用,对于重症患者的肺部病变等情况可提供直观信息。
治疗方面
流感: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同时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高热时给予退热药物(儿童需选用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咳嗽咳痰时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等。
新冠:目前对于新冠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抗病毒治疗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等,同样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
预防方面
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另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很重要,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保持环境清洁及通风等。
新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同时要注意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疫情高发期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更需做好防护措施,如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合适的儿童口罩等;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重症风险较高,更应加强防护,如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需严格做好防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