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病情重时可见相应表现,胸部高分辨CT是重要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情况、明确病因、获取标本及进行治疗操作,儿童需谨慎);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选用合适抗生素,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特点选药)、改善气道清除(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调整体位,化痰药物根据年龄调整剂量)、止血治疗(少量和大量咯血分别处理,密切观察病情)、手术治疗(病变局限经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支气管扩张的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早期轻症患者胸部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病情较重时可见病变部位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有时可见不规则的环状透亮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在病变部位可出现小液平。
2.胸部高分辨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形态以及病变严重程度等。表现为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可呈柱状、囊状或混合状扩张,扩张的支气管内可见黏液栓时可呈“轨道征”或“戒指征”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等)的患者,HRCT都能较好地显示病变情况,对病史较长的患者能清晰呈现病变的全貌,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异物、肿瘤、狭窄等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同时还可进行局部灌洗、刷检等获取标本进行病原学等检查,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等情况,对于有咯血等表现的患者还可同时进行止血等治疗操作。对于儿童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需谨慎操作,充分评估风险,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镜检设备和操作方式,确保检查安全。
二、支气管扩张的治疗
(一)控制感染
根据病情轻重以及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对于轻症患者可选用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考虑其年龄特点,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合理选药。
(二)改善气道清除
1.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例如病变在肺上叶,可取坐位或半坐位;病变在肺下叶背段,可取俯卧位,双腿抬高。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可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体位引流的方式和时间,以达到较好的痰液引流效果,同时要注意避免在患者进食后立即进行体位引流,防止引起呕吐等不适。
2.化痰药物: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化痰药物的剂量等需根据其体重、病情等进行调整,例如儿童患者使用氨溴索时要按照儿童的剂量标准来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三)止血治疗
对于少量咯血,可选用止血药物,如氨基己酸等;对于大量咯血,除使用止血药物外,还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等。在治疗咯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注意其心肺功能等情况,避免因止血治疗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四)手术治疗
对于病变局限、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叶切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包括年龄、心肺功能等多方面因素,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