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吸氧需根据病情选择吸氧浓度,轻度哮喘用25%-30%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不超40%;吸氧装置有鼻导管(适用病情稳定者,儿科选合适管径)和面罩(适用重、呼吸困难者,儿童选合适面罩);吸氧过程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95%以上)和呼吸状况;儿童要注意吸氧装置舒适性安全性,老年要缓慢调浓度并监测心肺等指标。
一、吸氧浓度的选择
1.轻度哮喘:一般可采用低流量吸氧,吸氧浓度控制在25%-30%左右。研究表明,轻度哮喘患者通过低流量吸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氧状况,且不会因吸氧浓度过高而抑制呼吸中枢。例如,相关临床观察发现,低流量吸氧可使轻度哮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正常范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喘息等症状。
2.中度及重度哮喘:对于中度及重度哮喘患者,可能需要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但一般不超过40%。重度哮喘患者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缺氧情况,适当提高吸氧浓度能更好地纠正缺氧。有研究显示,将吸氧浓度控制在30%-40%时,能有效改善重度哮喘患者的血氧状况,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不过,需要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来调整吸氧浓度,避免因吸氧浓度过高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等不良后果。
二、吸氧装置的选择
1.鼻导管吸氧:这是较为常用的吸氧装置。对于大多数哮喘患者均可适用,尤其是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鼻导管吸氧操作简单,患者感觉相对舒适。在儿科患者中,选择合适管径的鼻导管很重要,要根据患儿的年龄、鼻腔情况等选择,以确保吸氧的有效性和舒适性。例如,对于婴幼儿,应选择较细的鼻导管,减少对患儿鼻腔的刺激。
2.面罩吸氧:适用于病情较重、呼吸困难明显的哮喘患者。面罩吸氧能够提供相对稳定且较高浓度的吸氧,对于改善患者缺氧状况效果较好。但在使用面罩吸氧时,要注意固定好面罩,避免脱落影响吸氧效果。对于儿童患者,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儿童面罩,确保面罩与患儿面部贴合良好,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耐受情况,避免因面罩过紧等导致患儿不适。
三、吸氧过程中的监测
1.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吸氧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于哮喘患者,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5%以上。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要及时调整吸氧浓度或吸氧装置等。例如,当重度哮喘患者在吸氧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联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
2.呼吸状况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等。哮喘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呼吸状况的改善情况是评估吸氧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患者呼吸急促、费力等症状在吸氧后没有改善甚至加重,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如是否存在气道痉挛加重等情况。对于儿科患者,要密切观察其呼吸节律等情况,因为儿童的呼吸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更需要精细监测。
四、不同人群哮喘吸氧的特殊考虑
1.儿童哮喘患者:儿童哮喘患者在吸氧时,要特别注意吸氧装置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吸氧设备,如儿童专用鼻导管或面罩。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安抚,避免其因不适而躁动,影响吸氧效果。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在旁边协助固定吸氧装置,并且要随时观察儿童的面色、呼吸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老年哮喘患者:老年哮喘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吸氧时要综合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要缓慢调整吸氧浓度,避免因吸氧浓度骤变导致心肺负担加重。同时,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对氧浓度变化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例如,老年哮喘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如果出现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等情况,需要及时调整吸氧方案,并进一步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