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慢性炎症,病变在腭扁桃体,有反复发作咽痛等表现,治疗上反复发作者可手术等,儿童及老年有不同情况;咽炎是咽部黏膜等炎症,分急慢性,病变范围广,急性依病因治,慢性需除因等,两者在解剖、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有差异,不能等同。
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起病较急;慢性咽炎则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引起,病理上可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等。
解剖部位差异
慢性扁桃体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是咽淋巴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咽炎:病变部位为整个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范围更广泛。
临床表现差异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平时可有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有时还可出现口臭,儿童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影响呼吸和吞咽,睡眠时可出现打鼾、呼吸不畅等情况。检查可见扁桃体慢性充血,表面不平,有瘢痕,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有时可挤出干酪样物。
咽炎:急性咽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慢性咽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增生等。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差异
慢性扁桃体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增高。在进行扁桃体隐窝分泌物培养时,可发现致病菌。
咽炎:急性咽炎时血常规检查若为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若为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咽部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咽炎一般无特殊影像学检查,而慢性扁桃体炎有时可通过超声等检查观察扁桃体的大小、形态等情况,但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治疗原则差异
慢性扁桃体炎:对于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尤其是已有并发症者,一般建议在急性炎症消退2-3周后行扁桃体切除术。如果扁桃体炎症处于稳定期,可采用增强免疫力的疗法,如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睡前刷牙,饭后漱口。
咽炎:急性咽炎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慢性咽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酒,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也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儿童时期扁桃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生理性肥大较多见,但如果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影响呼吸、吞咽,导致营养障碍等,也需考虑手术治疗。儿童咽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蔓延、不良生活习惯等引起,在治疗上更需谨慎,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让儿童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用嗓等,急性咽炎时若需用药,要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
老年慢性扁桃体炎及咽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慢性扁桃体炎治疗上手术需谨慎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咽炎的治疗同样要注重去除病因,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用药时要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总之,慢性扁桃体炎和咽炎在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将慢性扁桃体炎等同于咽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