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脑膜炎可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综合判断,一般症状因年龄有差异,神经系统有脑膜刺激征等体征,辅助检查中脑脊液检查有常规及病原学相关情况,影像学检查可助发现颅内并发症,综合多方面情况可确诊脑膜炎,需及时就医评估诊治。
一、临床表现方面
(一)一般症状
1.年龄差异表现
新生儿脑膜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拒奶、吐奶、嗜睡、体温不稳定(可发热或体温不升)。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炎症反应的表现不如年长儿典型。例如,有研究发现新生儿患脑膜炎时,由于吞咽功能不协调,容易出现拒奶、吐奶现象,同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所以体温可能出现异常波动。
婴幼儿脑膜炎: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易激惹,同时可能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还可能出现前囟饱满、隆起,这是因为婴儿的前囟尚未闭合,颅内压升高时可导致前囟膨出。
年长儿脑膜炎: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头痛可能较为剧烈,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
2.感染中毒症状: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面色欠佳等全身感染中毒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二)神经系统体征
1.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年长儿可出现颈项强直,即屈颈时抵抗感增强。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脑膜,引起颈部肌肉反射性痉挛所致。
克氏征阳性:患儿仰卧,下肢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伸展小腿,若伸展受限并伴有疼痛,则为克氏征阳性。
布氏征阳性:患儿仰卧,前屈其颈部时出现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即为布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炎较为典型的神经系统体征,但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脑膜刺激征可能不典型。
二、辅助检查方面
(一)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
外观: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性;病毒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外观清亮或微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
压力: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压力通常升高。
细胞计数与分类:化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中度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生化检查: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含量降低;病毒性脑膜炎时蛋白含量轻度升高或正常,葡萄糖含量正常;结核性脑膜炎时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葡萄糖含量降低。
2.病原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可以明确病原菌,如化脓性脑膜炎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结核性脑膜炎可找到结核杆菌等,这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超声:对于婴儿尤其是前囟未闭的婴儿,头颅超声可用于初步筛查是否存在脑室扩大、脑积水等情况,有助于了解颅内病变情况。
2.头颅CT或MRI:可帮助发现脑膜炎引起的颅内并发症,如脑脓肿、硬膜下积液等。例如,CT可清晰显示颅内是否有脓肿形成等病变,MRI对脑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发现一些细微的病变。
三、综合判断
要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情况来判断小孩是否患有脑膜炎。如果小孩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中的相关症状,同时脑脊液检查等辅助检查有异常改变,就需要高度怀疑脑膜炎的可能,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评估,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当患儿有发热、头痛、呕吐,同时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蛋白升高、葡萄糖降低等异常,结合脑膜刺激征等表现,基本可以确诊脑膜炎。但在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患儿的特点,新生儿和小婴儿的表现不典型,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和全面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