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结肠炎患儿运动训练需遵循适度、循序渐进原则,依年龄选运动方式,急性发作期暂停,稳定期逐步开展,包括有氧运动(散步、游泳)、体操类运动(肢体伸展操、腹部按摩配合运动),运动前后要护理,有基础疾病及特殊体质患儿需特殊注意。
一、运动训练的原则
对于小儿慢性结肠炎患儿进行运动训练需遵循适度、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患儿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以不引起患儿不适为宜。
(一)年龄因素影响
对于婴幼儿(1-3岁):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大运动,如在家长看护下在床上进行翻滚、爬行等活动。爬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要注意地面清洁,避免患儿接触不洁物质。例如,每天可分几次,每次5-10分钟进行爬行训练,爬行时家长在一旁保护,防止患儿摔倒。
对于学龄前儿童(4-6岁):可以进行散步、简单的跳绳等运动。散步是比较适合的运动方式,每天可在饭后1-2小时后进行,每次散步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速度以患儿能轻松行走为准,这样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改善肠道功能。
(二)身体状况考量
如果患儿处于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有明显的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暂停运动训练,以休息为主。当病情稳定期时,再逐步开展运动。例如,若患儿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不适表现,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评估患儿状况。
二、具体运动训练方式
(一)有氧运动
1.散步:是适合小儿慢性结肠炎患儿的基础有氧运动。家长可陪伴患儿在环境舒适、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如公园、小区花园等。散步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速度,让患儿能够轻松呼吸,每次散步时间逐渐从10-15分钟增加到20-3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
2.游泳:如果患儿适合游泳(如无皮肤破损等情况),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肠道功能的改善也有帮助。水温要适宜,一般控制在30-32℃左右,每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小儿来说10-15分钟较为合适,每周可进行2-3次。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关节的负担,同时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活动也能促进肠道蠕动。
(二)体操类运动
1.简单的肢体伸展操: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可以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操。例如,让患儿站立,双手向上伸直,然后左右伸展身体,每个动作重复5-10次;或者坐下,双腿伸直,然后缓慢弯曲膝盖再伸直,交替进行,每次进行10-15分钟。这种肢体伸展操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对肠道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2.腹部按摩配合简单运动:在进行一些简单运动的同时配合腹部按摩,效果可能更好。比如让患儿仰卧,家长在一旁用轻柔的手法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同时患儿进行缓慢的深呼吸运动,深呼吸可以调节患儿的植物神经功能,配合腹部按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按摩的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配合运动的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
三、运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一)运动前后的护理
运动前:要让患儿做好热身准备,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进行5分钟左右的慢走等轻微活动来热身。同时要检查运动场地是否安全,避免有尖锐物品、积水等危险因素。
运动后:要让患儿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缓慢散步几分钟,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平稳过渡到安静状态。并且要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可给予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引起胃肠道不适。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慢性结肠炎患儿,在进行运动训练前需咨询医生意见。因为某些运动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适合运动以及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同时,对于体质较弱、经常感冒的患儿,在运动训练时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后加重肠道不适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