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与咽炎在解剖部位、症状表现、检查体征、病因及好发人群、治疗原则和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扁桃体炎主要指腭扁桃体炎症,局部有扁桃体红肿、脓性分泌物等,全身有高热等;咽炎是咽部黏膜等炎症,局部症状多样,全身症状相对轻。检查上扁桃体炎有扁桃体充血肿大等,咽炎有相应部位黏膜充血等。病因及好发人群不同,治疗原则有别,儿童扁桃体炎需密切观察等,老年咽炎患者要注意基础病等情况。
咽炎: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累及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鼻咽部位置较深,口咽部与口腔相连,喉咽部靠近喉部。
症状表现差异
扁桃体炎:
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红肿,严重时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患儿可能诉说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幼儿可能因咽痛而拒食、流涎。部分患儿会出现扁桃体肿大,导致呼吸不畅,夜间睡眠时可能打鼾。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乏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儿童可能因高热出现惊厥。
咽炎:
局部症状: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鼻咽部炎症可引起鼻塞、流涕等症状;口咽部炎症可导致咽部异物感;喉咽部炎症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等。
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
检查体征差异
扁桃体炎:
医生检查时可见腭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渗出物,严重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咽炎:
口咽部咽炎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鼻咽部咽炎通过鼻内镜检查可见鼻咽部黏膜充血等;喉咽部咽炎可能看到喉部黏膜充血等表现。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病因及好发人群差异
扁桃体炎:
病因: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也可由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等,容易诱发扁桃体炎。
好发人群: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因为儿童时期扁桃体免疫功能活跃,接触病原体机会多。
咽炎:
病因:可由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另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刺激性气体、粉尘等刺激,以及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诱发咽炎。
好发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用嗓过度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患咽炎。
治疗原则差异
扁桃体炎:
一般首先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具体药物需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选择),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或者引起风湿热、肾炎等并发症时,可考虑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行扁桃体切除术。
咽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要改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戒烟限酒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扁桃体炎:儿童扁桃体炎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但需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安全退热药物)。由于儿童扁桃体炎可能影响呼吸,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夜间需密切观察睡眠时呼吸情况。如果是反复扁桃体炎的儿童,要考虑到手术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手术时机选择需谨慎,一般建议在6岁以后,且要权衡利弊。
老年咽炎患者:老年咽炎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咽炎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要注意增强机体抵抗力,在生活上要更加注意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恢复相对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