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包含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有视诊(胸廓呈桶状、呼吸运动减弱、部分患者消瘦)、触诊(双侧语颤减弱、一般无胸膜摩擦感)、叩诊(肺部过清音、心界缩小或不易叩出)、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两肺有散在干湿啰音)等体征,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体征有差异,吸烟史等有害因素接触者风险高体征更明显。
一、慢阻肺与阻塞性肺气肿的关系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含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类型之一,当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导致气道阻塞,进而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就形成了阻塞性肺气肿,而慢阻肺还包括伴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等情况。
二、阻塞性肺气肿的体征
(一)视诊
1.胸廓形态:
桶状胸较为常见,由于肺部过度充气,胸廓前后径增大,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桶状。这种改变在成年患者中较为典型,与长期的气道阻塞、肺组织弹性减退有关。例如,在长期吸烟的慢阻肺患者中,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桶状胸。
呼吸运动减弱,双侧呼吸运动往往对称减弱,这是因为肺部过度充气限制了胸廓的正常起伏,与肺组织的弹性和气道阻力增加有关。
2.体型:部分患者可能呈现消瘦体型,尤其在疾病晚期,由于慢性缺氧、机体消耗增加等因素,导致患者营养状态变差,体型消瘦。这与长期的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能量代谢有关。
(二)触诊
1.语颤:双侧语颤减弱。因为肺部过度充气,肺组织含气量增多,传导声波的能力减弱,所以语颤会降低。例如,医生用手触摸患者胸壁时,感觉到的震动较正常减弱,这是由于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导致声波传导受阻。
2.胸膜摩擦感:一般情况下无胸膜摩擦感,但当合并有胸膜炎症时可能出现。不过在单纯阻塞性肺气肿时,胸膜摩擦感相对少见,这是因为阻塞性肺气肿主要是肺组织本身的病变,胸膜受累相对较少,但如果病情累及胸膜,就可能出现胸膜摩擦感,与胸膜的炎症、摩擦有关。
(三)叩诊
1.肺部叩诊:肺部叩诊呈过清音。正常肺部叩诊为清音,而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内含气量增多,肺组织弹性减退,叩诊音变浊,呈过清音。这是由于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导致肺的顺应性降低,气体在肺内积聚,叩诊时表现为过清音。例如,用叩诊锤叩击胸壁,可听到比清音音调低、音响大的过清音。
2.心界叩诊: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因为肺气肿时胸腔内压力升高,心脏被压迫,心浊音界向左下移位且缩小,甚至不易叩出心界。这与肺部过度充气占据胸腔空间,影响心脏的正常位置和浊音界的显示有关。
(四)听诊
1.呼吸音:双侧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正常呼吸音包括吸气音和呼气音,阻塞性肺气肿时,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呼气时间延长,且呼吸音整体减弱。例如,医生用听诊器听诊时,可听到患者呼气的时间明显长于吸气时间,而且呼吸音较正常变弱。
2.啰音:两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干啰音多由于气道狭窄、痉挛或分泌物潴留引起,湿啰音则可能与小气道的分泌物、肺泡的渗出等有关。在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尤其是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干湿啰音更为明显。例如,在肺部听诊时可听到类似于吹哨音的干啰音和类似于水泡破裂音的湿啰音。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体征可能有一些差异。儿童患者相对较少见阻塞性肺气肿,但如果有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等情况导致的阻塞性肺气肿,体征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呼吸频率增快等表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肺气肿的体征可能更不典型,但桶状胸等表现可能依然存在。对于女性患者,在体型等方面可能与男性有差异,但体征本身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相同的。有吸烟史、长期接触粉尘等有害因素的人群,发生阻塞性肺气肿的风险更高,体征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表现可能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