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长火疖子即肛周疖肿,由细菌感染引发,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肛门周围皮肤不洁、局部潮湿等致细菌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感染,儿童、女性生理期、有基础疾病者易发病;局部表现为初期红肿疼痛小硬结,后肿大、疼痛加剧且中央现黄白色脓头,全身表现为轻时无明显全身症状,重时可有发热乏力等;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诊断;预防需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分局部(早期热敷,脓头小挑破、大脓肿切开引流并定期换药)和全身(感染重时用抗生素抗感染,注意儿童年龄禁忌和基础疾病患者用药)治疗。
一、定义与成因
肛门周围长火疖子,医学上称为肛周疖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主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常是由于肛门周围皮肤不洁、局部潮湿,导致细菌容易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感染。比如,长期久坐、不注意肛门局部清洁卫生、腹泻等情况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因玩耍后不注意清洁肛门,或者尿布更换不及时,局部环境利于细菌滋生而发病;女性在生理期若不注意肛周卫生,也较易出现这种情况;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肛周疖肿。
二、症状表现
局部表现:初期肛门周围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的小硬结,随着病情发展,硬结逐渐肿大,疼痛加剧,数天后中央可出现黄白色脓头。儿童患者可能因疼痛表现出哭闹不安、坐立难安等情况;成人则能明显感觉到局部的胀痛、跳痛等。
全身表现:一般轻度的肛周疖肿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感染较重,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全身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发热程度可能较高,且恢复相对较慢。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到肛门周围皮肤的红肿、硬结、脓头等表现,同时会触诊了解硬结的大小、质地、有无波动感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医生会轻柔操作以避免引起患儿过度不适;对于女性患者,会注意排除生理期等因素的干扰。
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下,如果感染较重,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存在。
四、预防措施
保持肛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尤其是排便后,要及时清洁,保持局部干燥。儿童应在便后由家长协助清洁,选择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女性生理期要增加清洁次数。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长期久坐,定时起身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和腹泻,因为便秘时排便用力会增加肛门周围的压力,容易引发感染,腹泻时粪便刺激肛门周围皮肤也不利于局部健康。
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对于儿童要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的食物;适当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婴幼儿可在家长帮助下进行轻柔的被动运动,成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抵抗力。
五、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早期红肿阶段可采用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炎症消退。如果已经形成脓头,对于较小的脓头,可在医生操作下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针头轻轻挑破,让脓液流出;对于较大的脓肿,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手术,引出脓液,术后要定期换药,保持引流通畅。儿童进行局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与无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感染扩散;女性在治疗时要考虑生理期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全身治疗:如果感染较重,出现全身症状,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在用药时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生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根据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