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支气管哮喘有典型症状如发作性喘息、咳嗽,还有伴随症状如气促、胸闷,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儿期隐匿、幼儿期渐典型、学龄前期及学龄期较相似,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药物使用需遵循儿科原则并关注反应,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非药物干预。
一、典型症状
(一)发作性喘息
儿童支气管哮喘常见的典型症状是发作性喘息,多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呼吸道感染或剧烈运动后出现。喘息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发作时可听到双肺布满哮鸣音,这是由于气道痉挛,气流通过狭窄气道产生湍流所致。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婴幼儿哮喘发作时喘息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而年长儿喘息症状更为明显。
(二)咳嗽
咳嗽是小孩支气管哮喘较常见的症状,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痰液。咳嗽可能在夜间或清晨加重,这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清晨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因素有关。部分儿童可能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特殊类型,需要引起重视。
二、伴随症状
(一)气促
患儿在哮喘发作时除了喘息外,还可能出现气促的表现,呼吸频率加快,严重时可能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因为气道狭窄,通气功能受限,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出现呼吸代偿性加快。不同年龄儿童气促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婴幼儿由于呼吸储备能力相对较弱,气促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二)胸闷
部分患儿会感觉胸闷,尤其是在哮喘发作时,胸部有压迫感。这是由于气道痉挛、气道阻力增加,胸廓内压力变化导致的主观感受。对于儿童来说,准确表达胸闷可能有一定困难,但可通过观察其呼吸状态、表情等间接判断是否存在胸闷情况。
三、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一)婴儿期(1岁以内)
婴儿哮喘起病较隐匿,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多在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咳嗽程度轻重不一,可伴有喘息,但喘息症状相对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呼吸增快、三凹征明显。由于婴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喂养情况等,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幼儿期(1-3岁)
此阶段儿童哮喘症状逐渐典型化,可出现发作性喘息,活动后喘息加重。患儿可能会自述胸闷、气短等,但表达能力有限,主要还是通过观察其呼吸形态、是否有呼吸困难表现来判断。同时,幼儿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如室内的尘螨、宠物毛发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
(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3岁以上)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哮喘症状与成人哮喘有一定相似性,能较清楚表达喘息、胸闷等症状。发作时喘息明显,可自行描述呼吸困难的程度,并且能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配合。此阶段儿童活动范围扩大,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增多,如在学校接触花粉、粉尘等,需注意避免诱发哮喘发作。
四、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合并呼吸道感染时
当小孩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可能会加重。呼吸道感染会进一步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炎症加重,使喘息、咳嗽等症状更为明显。此时需要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同时控制哮喘症状。对于有哮喘病史的儿童,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要加强防护,如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
(二)药物使用方面
对于儿童哮喘的治疗,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例如,某些复方感冒药可能含有不适合儿童哮喘患者的成分,需谨慎选择。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使用药物后的反应,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可能出现心率加快等情况,需及时发现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