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癌的检查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喉镜(间接、直接、纤维喉镜)、CT(平扫、增强)、MRI,各有特点及适用情况;病理学检查有钳取活检、穿刺活检;分子生物学检查可检测相关基因突变辅助诊断,各检查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并注意相关事项。
间接喉镜:这是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医生通过间接喉镜可以观察下咽部位的黏膜是否有异常,如是否有新生物、溃疡等情况。对于成年患者来说,一般可以较好地配合,但儿童可能会因不配合而影响检查效果。在进行间接喉镜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直接喉镜:直接喉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下咽部位的病变情况,对于间接喉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但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可以采用直接喉镜检查。不过直接喉镜检查属于有创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在检查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谨慎进行。
纤维喉镜:纤维喉镜是一种软性内镜,可经鼻腔插入,能更全面地观察下咽及喉部的情况,且患者痛苦较小。它可以发现早期微小的病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较好地应用,尤其是儿童患者,由于其鼻腔较窄,纤维喉镜的柔韧性可能更有利于检查的进行,但操作时仍需注意轻柔、准确。
CT检查:
CT平扫:CT平扫可以清晰显示下咽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发现下咽癌的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CT检查的辐射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儿童患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通过CT平扫可以观察下咽癌病灶是否侵犯周围的肌肉、骨骼等结构,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T增强:CT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肿瘤与良性病变。与CT平扫相比,CT增强需要注射造影剂,对于有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是禁忌证。在检查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要注意造影剂的用量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查后要让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以更好地显示下咽癌与周围软组织、血管等的关系,对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具有重要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动,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可能需要在镇静的情况下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MRI检查没有辐射,对于一些对辐射敏感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检查选择。
病理学检查
活检:
钳取活检:对于下咽部位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通过活检钳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是明确下咽癌诊断的金标准。在钳取活检时,要注意取材的部位,尽量选取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的部位,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出血等并发症。
穿刺活检:对于一些位置较深或表面无明显破溃的病变,可以采用穿刺活检的方法。穿刺活检需要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如CT或超声引导下穿刺。这种方法对于明确病变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帮助,但相对钳取活检来说,准确性可能稍低一些。在穿刺活检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可能较差,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分子生物学检查
相关基因检测:目前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与下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下咽癌的高危人群以及辅助诊断下咽癌。例如,某些抑癌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下咽癌的发病风险。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可以更早地发现潜在的病变,但基因检测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儿童患者如果有家族遗传相关的下咽癌病史,也可以考虑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但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检测前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