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肛周健康需多方面注意,要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日常用温水轻柔清洗、轻柔拍干;穿着舒适透气衣物,选棉质宽松内裤和外裤;注意饮食调节,成人避免辛辣刺激、少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儿童喂养要合理;避免长时间久坐,成人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儿童要适当活动;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和肛周局部疾病;婴幼儿要勤换尿布、用护臀膏护理,老年人要注意皮肤护理、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糖。
擦干方式:清洗后用柔软的棉质毛巾轻轻拍干或吸干肛周水分,不要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肤。婴幼儿皮肤娇嫩,更要选择柔软的毛巾,且动作要轻柔。保持肛周干燥能破坏湿疹易发的潮湿环境,降低患病风险。
穿着舒适透气的衣物
内裤选择:选择棉质、宽松、透气的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材质的内裤。化纤内裤不透气,会使肛周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等滋生,刺激肛周皮肤。婴幼儿应选择纯棉材质的尿布或内裤,保证肛周皮肤周围空气流通,减少闷热潮湿对皮肤的影响。
外裤选择:外裤也应宽松,避免过紧的裤子对肛周皮肤造成摩擦。比如儿童活动量大,过紧的外裤可能频繁摩擦肛周,增加湿疹发生几率,宽松外裤能减少这种机械性刺激。
注意饮食调节
成人饮食:成人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肛周皮肤,诱发湿疹。同时,要减少饮酒,酒精会刺激肛周血管扩张,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西兰花、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或腹泻对肛周的刺激。
儿童饮食:婴幼儿的喂养要注意合理,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等,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合适的奶粉,若怀疑对奶粉过敏,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奶粉。较大儿童的饮食同样要注重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干硬的粪便排出可能擦伤肛周皮肤,增加湿疹风险。
避免长时间久坐
成人注意事项:长时间久坐会使肛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且不透气,容易导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为湿疹的发生创造条件。成人应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比如每坐30-60分钟就起身走动5-10分钟,促进肛周血液循环,保持局部干爽。
儿童注意事项:儿童玩耍时也不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着或蹲着,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当活动,防止肛周局部处于不透气、血液循环不佳的状态。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治疗肠道疾病:如患有肠道寄生虫病、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要及时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会引起肛周瘙痒等不适,长期搔抓易导致肛周皮肤破损引发湿疹;腹泻时粪便频繁刺激肛周,便秘时干硬粪便摩擦肛周,都可能诱发肛周湿疹。对于肠道疾病要针对病因进行规范治疗,比如肠道寄生虫感染需使用驱虫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腹泻、便秘要调整饮食或使用相应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处理肛周局部疾病:若患有肛瘘、肛裂等肛周局部疾病,要积极治疗。肛瘘会有分泌物渗出刺激肛周皮肤,肛裂会因排便疼痛导致患者不敢正常排便,进而引起便秘等问题,这些都与肛周湿疹的发生相关。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肛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
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
婴幼儿:婴幼儿皮肤更娇嫩,家长除了做好上述清洁、穿着等方面的护理外,要特别注意diaper(尿布)的更换频率,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保持臀部干爽。若发现肛周有轻微发红等情况,可使用含有氧化锌的护臀膏进行护理,起到保护皮肤、预防湿疹的作用。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更要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同时,要关注自身是否有基础疾病影响肛周皮肤健康,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肛周湿疹的发生风险,且不利于湿疹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