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肥大不一定都要切除,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无需切除的情况包括儿童生理性肥大、生活方式影响及轻度病理性肥大未影响功能;需要切除的情况有影响呼吸或吞咽功能、反复感染导致的病理性肥大;特殊人群中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患者的扁桃体肥大处理需谨慎权衡。
一、无需切除的情况
1.生理性肥大
儿童阶段:儿童时期扁桃体是免疫器官,生理性扁桃体肥大较为常见,尤其在3-5岁时,可能会呈现生理性增生肥大状态,此时若没有影响呼吸、吞咽等功能,一般不需要切除。因为这个阶段的扁桃体对机体的免疫防御有一定作用,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的扁桃体可能会逐渐萎缩。例如,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没有因扁桃体肥大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暂停、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可观察等待。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生活方式健康、没有反复感染等情况导致扁桃体肥大的个体,如果扁桃体肥大程度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可以暂不考虑手术。比如一个长期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且很少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青少年,扁桃体肥大不影响其呼吸、吞咽等功能,可继续观察。
2.轻度病理性肥大但未影响功能
病史因素:一些患者既往有扁桃体炎,但经过规范治疗后,扁桃体肥大程度较轻,且没有出现频繁的咽痛、发热等症状,也没有影响呼吸、吞咽。例如,患者曾经有过1-2次扁桃体炎发作,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扁桃体肥大不明显,此时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注意口腔卫生、增强体质等,而不一定立即手术。
二、需要切除的情况
1.影响呼吸功能
年龄与症状:儿童扁桃体肥大导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也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可能需要手术。特别是儿童长期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颌面发育等。例如,患儿夜间睡眠时频繁出现呼吸暂停,白天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下多建议手术治疗。对于成人,如果扁桃体肥大引起严重的睡眠打鼾、呼吸暂停,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需要考虑手术。
病情发展:扁桃体肥大逐渐加重,导致气道明显狭窄,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手术切除。比如患者扁桃体肥大程度逐渐加重,从一度肥大发展到三度肥大,且已经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等表现,保守治疗无法缓解时,应考虑手术。
2.影响吞咽功能
儿童吞咽困难:儿童扁桃体肥大严重影响吞咽,导致进食困难、营养不良等情况时,需要手术。例如,患儿因为扁桃体肥大不敢吞咽食物,导致体重不增、营养状况差,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扁桃体来改善吞咽功能。
成人吞咽异常:成人因扁桃体肥大出现吞咽梗阻感,严重影响正常进食,经过评估保守治疗无效后,也应考虑手术切除。
3.反复感染导致的病理性肥大
感染频率: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次数在7-8次及以上,或者短时间内频繁发作(如1年内发作5-6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时,需要考虑手术。例如,患者每个月都有扁桃体炎发作,出现咽痛、高热等症状,经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这种情况下手术切除扁桃体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感染引发的并发症: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引起了一些并发症,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这时候必须切除扁桃体。因为扁桃体成为了病灶,持续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切除扁桃体可以去除这个病灶,防止并发症进一步加重。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扁桃体肥大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对于婴幼儿扁桃体肥大,要密切观察其呼吸、喂养等情况,因为婴幼儿的气道较为狭窄,扁桃体肥大可能对其呼吸影响更大。如果是妊娠期女性出现扁桃体肥大,需要综合考虑妊娠情况和扁桃体肥大的病情,因为药物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这时候要根据具体病情权衡手术的利弊。老年患者出现扁桃体肥大时,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全面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