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反流咽炎是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致其发炎的疾病,常见症状有咽喉异物感、疼痛、声音嘶哑、咳嗽等,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儿童因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成人因括约肌功能减退等易患)、生活方式(饮食过食刺激等、体位长期卧位等)、病史(有胃部疾病史者易患),不同人群因相关因素不同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有差异。
一、胃酸反流咽炎的定义
胃酸反流咽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引发的一系列炎症性疾病。胃内的胃酸等物质反流至咽喉,长期刺激会导致咽喉部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二、常见症状表现
1.咽喉异物感
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从生理机制上讲,是因为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黏膜,引起黏膜的感觉异常,导致这种异物感的产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频繁清嗓等动作。
2.咽喉疼痛
咽喉部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为刺痛、灼痛等。胃酸反流造成咽喉黏膜的损伤,炎症反应会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疼痛。成年人可能能明确描述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儿童可能会因为疼痛而出现拒食、哭闹等表现。例如,一些患有胃酸反流咽炎的儿童,会因为咽喉疼痛而不愿意进食固体食物,只愿意吃流质食物。
3.声音嘶哑
由于反流物刺激声带,影响声带的正常振动,导致声音变得嘶哑。长期的胃酸反流咽炎可能会使声带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进而影响声音的质量。成年人如果长时间用嗓后出现声音嘶哑且经休息不缓解,同时伴有胃酸反流相关症状时,要考虑胃酸反流咽炎的可能;儿童如果出现声音嘶哑,家长需留意是否有胃酸反流相关因素,比如是否有频繁吐奶、反流等情况。
4.咳嗽
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尤其是在夜间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咽喉部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咳嗽反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咳嗽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咳嗽症状相对不典型,而成人可能更易描述咳嗽的特点。例如,一些成年患者会发现平卧时咳嗽明显加重,坐起或站立后有所缓解。
三、相关因素及影响
1.年龄因素
儿童:婴幼儿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进而引发胃酸反流咽炎。比如,新生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低,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咽喉。随着年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逐渐完善,反流情况会有所改善,但如果有不良喂养习惯,如喂奶过多、过快,平卧喂奶等,仍可能导致反流发生。儿童出现胃酸反流咽炎时,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影响进食和生长发育,因为咽喉不适可能导致孩子进食减少。
成人:随着年龄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可能会减退,再加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肥胖、长期吸烟饮酒等,更容易发生胃酸反流咽炎。肥胖人群腹部压力较高,容易促使胃内容物反流;吸烟饮酒会刺激胃肠道,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
2.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进食过饱、进食后立即平卧等,都容易诱发胃酸反流。例如,大量食用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进食过饱会使胃内压力升高,从而增加反流的风险。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的人群,患胃酸反流咽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体位因素:长期卧位或弯腰等姿势,会使胃酸更容易反流至咽喉。比如,一些人喜欢饭后立即卧床休息,这就增加了胃酸反流的可能性。
3.病史因素
有胃部疾病史的人群,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发生胃酸反流咽炎的几率明显增加。因为胃部疾病会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和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导致胃酸更容易反流。例如,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本身就存在胃内容物反流的基础,更容易波及咽喉部引发炎症。
胃酸反流咽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不同人群由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的不同,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在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