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扁桃体炎常见致病菌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有不同特点,儿童易感染且全身症状明显,老年人病情隐匿易合并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严重不易控制,各类人群出现相关症状均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一、常见的细菌性扁桃体炎致病菌
(一)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特点:是细菌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这种细菌呈球形或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它可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如链激酶、透明质酸酶、溶血素等,这些物质会破坏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加重。例如,链激酶能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的扩散;溶血素可引起红细胞溶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在流行病学方面,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感染相对较为常见,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的生活接触方式有关,比如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相互传播。
(二)葡萄球菌
包括种类及特点: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它能产生血浆凝固酶等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使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可能症状相对较重,局部炎症表现更为明显,如扁桃体红肿明显、有较多脓性分泌物等。其感染途径多样,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等途径间接传播到扁桃体。
(三)肺炎链球菌
特点:属于革兰阳性球菌,呈矛头状,多成双排列。肺炎链球菌可产生肺炎链球菌溶血素O等毒素,这些毒素会损伤组织细胞,引发炎症。在发病情况上,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在儿童和老年人中相对更易感染,这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机体免疫力差异有关。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衰退,都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
二、特殊人群的相关情况及应对
(一)儿童
感染特点: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细菌性扁桃体炎致病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会出现更为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等,而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例如,儿童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除了扁桃体局部的红肿、疼痛外,可能很快就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以上。应对建议是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发热、扁桃体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咽拭子培养等,以明确致病菌,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让儿童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二)老年人
感染特点: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细菌性扁桃体炎时,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后,病情可能较为隐匿,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可能发热不明显,但局部扁桃体炎症可能持续存在,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从而使病情变得复杂。应对建议是老年人出现扁桃体相关不适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检测以及病原体检查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护理,如保持口腔卫生,鼓励老年人适当饮水等,以促进康复。
(三)免疫力低下人群
感染特点: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如果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更容易感染各种细菌性扁桃体炎致病菌,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不易控制。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后,扁桃体炎症可能持续不愈,还可能出现全身多系统的感染表现。应对建议是这类人群一旦出现扁桃体炎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及时的抗感染治疗。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尽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如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