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相关。遗传方面哮喘有明显遗传倾向,家族史儿童发病风险高;环境因素包含室内外过敏原、职业性因素、空气污染、感染因素,室内外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职业因素可致职业性哮喘,空气污染包括室外及室内,感染有病毒和细菌感染;其他因素涉及气候变化、运动、心理因素,气候变化可诱发,剧烈运动易致运动性哮喘,心理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影响哮喘。
环境因素
过敏原
室内过敏原: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包括尘螨、家养宠物的皮屑和唾液、蟑螂排泄物等。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尤其是屋尘螨和粉尘螨。它们广泛存在于室内的灰尘中,特别是床垫、枕头、沙发等处。儿童长期处于有尘螨的环境中,接触后容易引发哮喘发作。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中尘螨更容易滋生,若家庭居住环境潮湿且清洁不到位,儿童接触尘螨的机会增加,哮喘发病风险相应提高。
室外过敏原:花粉和真菌也是常见的室外过敏原。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如春季和秋季,空气中弥漫着大量花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可能诱发哮喘。不同地区的主要花粉种类不同,例如在我国北方春季蒿草花粉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真菌在潮湿的户外环境中大量存在,如腐烂的树叶、潮湿的草地等,接触真菌孢子也可能引发哮喘发作。
职业性因素:某些职业环境中的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可导致职业性哮喘。例如,纺织工人接触棉尘,化工行业工人接触化学试剂等,长期暴露于这些职业环境中,气道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诱发哮喘。在纺织厂工作的工人,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吸入棉尘等物质,会逐渐出现气道高反应性,进而发展为哮喘。
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如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及室内空气污染如烟草烟雾、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都与哮喘的发生和加重有关。空气中的污染物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例如,长期生活在交通繁忙、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患哮喘的风险高于空气清新地区的人群。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二手烟暴露更是会显著增加儿童患哮喘的几率,因为烟草烟雾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会直接刺激儿童气道。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是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病毒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激活气道免疫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例如,在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儿童患哮喘的概率明显上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引发的气道炎症可持续较长时间,容易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与哮喘相关,虽然不如病毒感染常见,但慢性细菌感染可能加重气道的炎症状态。例如,慢性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时,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通过鼻后滴流刺激气道,引发哮喘症状。
其他因素
气候变化:气温、湿度、气压和空气中离子等的变化可诱发哮喘。例如,寒冷空气可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痉挛;湿度的大幅变化也可能影响气道的反应性。在季节交替时,气温波动较大,哮喘患者更容易出现症状波动。儿童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在季节转换时需特别注意哮喘的预防和管理。
运动:剧烈运动可诱发运动性哮喘,尤其在寒冷干燥的空气中运动时更易发生。运动时过度通气使气道黏膜散热,导致气道温度降低,刺激气道引发痉挛。对于有哮喘倾向的儿童,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可适当进行热身活动,并可预防性使用一些缓解气道痉挛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影响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例如,情绪波动可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影响气道的张力和炎症反应。在儿童哮喘患者中,如果同时存在心理问题,如学校压力大、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可能会加重哮喘的症状控制难度,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