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引发,儿童易患,病程短,有局部和全身症状,体征为鼻黏膜充血肿胀等,治疗以支持对症为主,多数预后好但可能致并发症;慢性鼻炎病因复杂,各年龄段可发病,病程长症状顽固,体征有不同类型表现,治疗分情况且易复发,长期可影响生活质量。
一、病因方面
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寒冷、过度劳累等因素可降低鼻黏膜防御功能,从而诱发病毒感染。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患急性鼻炎,生活中接触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之一,比如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儿童更容易通过飞沫等方式感染病毒引发急性鼻炎。
慢性鼻炎:病因较为复杂,局部因素如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及鼻窦慢性炎症、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全身因素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以及长期接触有害粉尘、化学物质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鼻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比如长期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粉尘等,慢性鼻炎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二、症状方面
急性鼻炎:病程较短,初期表现为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继而出现鼻塞、流水样涕,随后鼻涕可变为黏液性、脓性。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小儿全身症状相对较成人重,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表现,一般病程1-2周。例如儿童感染鼻病毒后引发急性鼻炎,可能突然出现高热,同时伴有明显的鼻塞、流涕症状,影响睡眠和进食。
慢性鼻炎:病程较长,症状相对较顽固,主要症状为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是持续不通气。鼻涕多为黏液性,若伴有感染可呈脓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在抵抗力下降时可能会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鼻炎的全身及局部症状加重的情况。比如一些长期患有慢性鼻炎的成年人,长期处于鼻塞状态,影响正常的呼吸和生活质量,在感冒等抵抗力下降时,鼻塞等症状会明显加重。
三、体征方面
急性鼻炎:初期鼻黏膜充血、干燥,随后鼻黏膜明显充血肿胀,下鼻甲肿大,鼻腔内有较多清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表现为鼻黏膜肿胀,下鼻甲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对血管收缩剂敏感;慢性肥厚性鼻炎则表现为鼻黏膜增生、肥厚,下鼻甲黏膜肥厚,鼻甲骨可肥大,下鼻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
四、治疗方面
急性鼻炎: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儿童使用时更要谨慎,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性鼻炎。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比如儿童患急性鼻炎,若出现发热、流脓涕等细菌感染迹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等治疗方法;慢性肥厚性鼻炎则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等方法,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同时要积极治疗全身疾病,避免接触有害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儿童慢性鼻炎在治疗时更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尽量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比如鼻腔冲洗可选用儿童适宜的温和方式进行。
五、预后方面
急性鼻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后可在1-2周内痊愈。但如果小儿急性鼻炎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引发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
慢性鼻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治疗相对困难,若能积极去除病因并进行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但容易复发。长期的慢性鼻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导致睡眠呼吸障碍等问题,尤其是一些长期患有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夜间睡眠打鼾、憋气等情况,需要长期关注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