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病程短(3周内),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咳嗽咳痰,全身症状轻,胸部X线多无异常或仅肺纹理增粗,血常规等检查有相应表现;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有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病情进展可有喘息气急等,胸部X线早期可无异常,进展后有肺纹理增粗等表现,急性发作期血常规等有相应变化且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肺功能可异常。
一、病程时长区分
1.急性支气管炎:病程相对较短,通常在3周以内。多由病毒或细菌等感染引起,起病较急,患者短时间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例如,儿童因呼吸道防御功能不完善,感染后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支气管炎,一般病程不超过3周。
2.慢性支气管炎:病程较长,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比如,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刺激呼吸道,可逐渐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病程会迁延不愈,超过2年且每年发病时间符合上述标准。
二、症状表现特点区分
1.急性支气管炎:初期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随后出现咳嗽,起初为干咳,以后可伴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如无明显发热或仅有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可能咳嗽症状相对较明显,部分儿童可能因咳嗽影响睡眠,但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等表现,除非病情较重合并有下呼吸道感染等情况。
2.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是其主要症状,咳嗽一般晨间明显,白天较轻,睡前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呈黏液脓性。病情进展后,可伴有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显。长期患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由于病情反复,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肺部感染,此时症状会加重,如咳嗽加剧、咳痰量增多且变为脓性、发热等。老年人患慢性支气管炎时,因机体功能减退,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且更容易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三、影像学检查区分
1.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无异常发现,或仅有肺纹理增粗。这是因为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支气管的炎症,病变局限在支气管,尚未累及肺部实质,所以影像学上无明显肺部实质性病变表现。儿童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若为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肺纹理增粗是较常见的表现,通过该检查可排除肺部其他实质性病变如肺炎等。
2.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这是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导致的影像学表现。当合并肺部感染时,可见肺部出现斑点状或片状阴影等炎性改变。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更能辅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等情况。
四、实验室检查区分
1.急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痰液检查可发现较多中性粒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等。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血常规中白细胞多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会增高。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医生可根据结果初步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从而指导治疗。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长期患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功能异常,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下降、FEV/FVC(用力肺活量)比值降低等,反映出气道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时,除了关注血常规、痰培养等,肺功能检查更为重要,能更好地评估其呼吸功能受损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