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有咽喉部相关症状如声音嘶哑、异物感、疼痛、咳嗽,喉部外观检查有黏膜改变;辅助检查包括24小时食管pH监测(判断病理性反流)、内镜检查(观察黏膜情况但阴性不能排除)、食管压力测定(评估括约肌功能);需结合症状与检查综合判断,还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症状表现
1.咽喉部相关症状
声音嘶哑:反流性物质刺激喉部黏膜,可导致声带水肿等,进而引起声音嘶哑,这种声音嘶哑可能会持续存在,且在发声过度后加重,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出现,长期反流性咽喉炎导致的声音嘶哑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交流,比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会受到较大影响。
咽喉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种异物感可能全天存在,尤其在进食后或平卧时可能更为明显,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吞咽和心理状态。
咽喉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咽喉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为刺痛、灼痛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均可能发生,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和睡眠。
咳嗽:咳嗽是反流性咽喉炎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刺激性干咳,常在夜间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咳嗽影响睡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均可出现,尤其在平卧时,反流物更容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2.喉部外观检查可能发现的异常
喉部黏膜改变: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见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声带可能呈暗红色,声带表面可能有分泌物附着等,不同患者的喉部黏膜改变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的喉部黏膜相对娇嫩,检查时需更加轻柔。
二、辅助检查
1.24小时食管pH监测
原理:通过将pH电极放置在食管下括约肌上方,连续24小时监测食管内pH值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胃酸反流情况,是诊断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
适用人群:适用于有典型反流相关症状,但内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各年龄和性别人群均可进行该项检查,但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注意电极的固定等问题。
判断标准:如果食管内pH<4的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超过一定阈值(一般为4%-7%),提示存在病理性反流。
2.内镜检查
作用:可以直接观察咽喉部及食管黏膜情况,了解是否存在黏膜破损、充血、水肿等病变,但内镜检查阴性不能排除反流性咽喉炎,因为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食管和咽喉部黏膜病变。
适用人群:所有怀疑反流性咽喉炎的患者均可进行内镜检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检查操作类似,但儿童患者的配合度可能较低。
表现:可能发现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食管黏膜也可能有相应的反流性改变。
3.食管压力测定
原理:通过测压导管测量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等指标,评估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状态,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是导致反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用人群:对于怀疑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可进行该项检查,各年龄和性别人群均可进行,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注意导管的选择和操作的轻柔。
判断标准: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低于正常范围(一般低于6-10mmHg)提示可能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三、综合判断
1.结合症状与检查: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典型的反流相关咽喉症状,同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如24小时食管pH监测、内镜检查、食管压力测定等进行综合判断。例如,患者有长期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同时24小时食管pH监测提示病理性反流,内镜检查虽未发现明显黏膜破损,但也应考虑反流性咽喉炎的可能。
2.与其他疾病鉴别:需要与慢性咽喉炎、喉部肿瘤、胃食管反流病等其他可能引起咽喉部症状的疾病相鉴别。慢性咽喉炎一般没有明显的反流相关因素,喉部肿瘤通过内镜及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有典型的烧心、反酸等消化系统症状,而反流性咽喉炎主要以咽喉部症状为主,但两者常同时存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人群在鉴别诊断时需考虑各自的特点,比如儿童患者喉部肿瘤相对少见,但仍需通过详细检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