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引起咳嗽需从多方面处理,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保湿、增加水分摄入;针对流感本身用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全身症状;咳嗽对症用祛痰、止咳药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密切观察,老年人防药物相互作用,孕妇用药谨慎。
一、一般治疗措施
1.休息与保湿
流感引起咳嗽的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让身体有能量对抗病毒。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一般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较为适宜,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对于儿童来说,舒适的休息环境有助于身体恢复,若室内过于干燥,儿童呼吸道黏膜容易受损,加重咳嗽症状。
2.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水能稀释痰液,使痰液更容易咳出,缓解咳嗽。成年人每天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水,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饮水,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摄入100-150毫升水。例如,3岁儿童体重约14公斤,每天需摄入1400-2100毫升水,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减轻咳嗽刺激。
二、针对流感本身的处理
1.抗病毒药物
对于确诊流感且病情较重、有流感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发病48小时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从而间接缓解咳嗽等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比如对于儿童,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
2.对症治疗流感相关症状
若患者伴有发热,对于成人,体温高于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退热措施,但要避免儿童过量使用退热药物。通过控制流感引起的发热等全身症状,也有助于缓解咳嗽。例如,流感引起的发热会使身体代谢加快,呼吸道黏膜充血等情况加重,控制体温后,呼吸道黏膜状态得到改善,咳嗽可能会有所减轻。
三、咳嗽的对症处理
1.祛痰药物
若咳嗽伴有较多痰液,可使用祛痰药物。比如氨溴索等,它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对于儿童,使用祛痰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如氨溴索糖浆等,且要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准确用药,因为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
2.止咳药物
对于干咳较严重影响休息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但儿童要谨慎使用。如右美沙芬等,它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中枢性镇咳作用。不过,使用止咳药物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关键还是要针对流感本身进行治疗。例如,儿童干咳严重时,首先要考虑流感的控制,若使用不恰当的止咳药物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流感的治疗时机。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患流感引起咳嗽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咳嗽频率和程度等。儿童不会准确表达身体不适,若咳嗽伴有呼吸急促、喘息、精神萎靡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儿童的呼吸道较窄,流感引起的咳嗽更容易导致气道堵塞,所以对于儿童的流感咳嗽要更加谨慎处理,严格遵循儿科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随意使用药物。
2.老年人
老年人流感后咳嗽恢复相对较慢,且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流感引起的咳嗽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比如正在服用治疗其他疾病药物的老年人,使用抗流感药物或止咳祛痰药物时要咨询医生,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老年人要保证充足休息,家属要协助老年人做好日常护理,如帮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
3.孕妇
孕妇患流感咳嗽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孕妇出现流感咳嗽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孕周、流感严重程度等综合判断,例如在孕早期,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更大,治疗会更加谨慎,主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休息、保湿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