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耳部疾病方面,耵聍栓塞刺激鼓膜可致耳鸣,取出耵聍可缓解;中耳炎包括急性和分泌性,儿童因咽鼓管特点易患,治疗中耳炎可改善耳鸣;梅尼埃病是特发性内耳病,中青年人多发,有特定典型症状及耳鸣特点。心血管系统疾病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影响内耳血供致耳鸣,中老年常见且不良生活方式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使供应内耳血管受影响致耳鸣,中老年人易患,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加速进程。神经系统疾病里,听神经瘤压迫听神经致单侧耳鸣渐加重,伴听力下降等;脑供血不足致耳鸣,中老年人高发,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他疾病中,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致内耳微血管病变耳鸣,各年龄段可患且伴相应症状;甲状腺功能异常不管亢进还是减退都可波及耳部致耳鸣,调整功能后部分可改善。
一、耳部疾病相关
1.耵聍栓塞: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形成栓塞,刺激鼓膜可引起耳鸣。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比如儿童若不注意外耳道清洁,也可能出现耵聍栓塞导致耳鸣。耵聍栓塞导致的耳鸣,通常在取出耵聍后耳鸣会缓解。
2.中耳炎:包括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急性中耳炎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儿童由于咽鼓管短而宽,平卧位吃奶等生活方式易诱发中耳炎,出现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成人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引发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常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等有关,也会伴随耳鸣症状,通过治疗中耳炎,耳鸣情况可能改善。
3.梅尼埃病: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多发生于中青年人,典型症状有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胀满感、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多为低频性,在发作前可能加重,发作期耳鸣明显,间歇期耳鸣可减轻或消失。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耳鸣。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病情,进而影响耳部导致耳鸣。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耳鸣可能持续存在且可能伴随其他耳部不适及心血管系统的更严重并发症。
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内径变小,影响血液流动,当供应内耳的血管受到影响时,可引起耳鸣。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若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而增加耳鸣发生的风险,耳鸣可能为持续性,程度因人而异。
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1.听神经瘤:是一种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人。肿瘤逐渐增大时会压迫听神经,导致耳鸣,多为单侧耳鸣,开始可为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同时可伴有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随着肿瘤进一步生长,还可能出现面部麻木、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
2.脑供血不足: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时,可能影响到与耳部相关的神经功能,引起耳鸣。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会促进脑供血不足的发生,进而出现耳鸣症状,耳鸣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还可能伴有头晕等脑部供血不足的表现。
四、其他疾病相关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内耳的微血管,导致耳鸣。糖尿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儿童1型糖尿病较多见,成人2型糖尿病常见。糖尿病患者出现耳鸣时,往往还伴有血糖波动、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若糖尿病病情控制不好,耳鸣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可能伴随耳部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2.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是甲状腺功能减退,都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进而波及耳部引起耳鸣。甲状腺功能亢进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患者有代谢亢进的表现,如多汗、心慌、手抖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有代谢减慢的表现,如怕冷、乏力、水肿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耳鸣,在调整甲状腺功能后,部分患者耳鸣会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