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是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一组疾病,矽肺是尘肺中常见的因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的类型,二者在病因、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上有差异,治疗均为脱离粉尘环境、对症及防并发症,预防均需改善环境、个人防护及定期体检,特殊人群如孕妇从事粉尘作业也需加强防护。
一、定义与病因
尘肺: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组职业性肺部疾病的统称。病因主要是长期吸入各种粉尘,包括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等多种类型的粉尘。不同行业接触的粉尘不同,如在矿山开采、隧道施工等行业易接触粉尘而患尘肺。
矽肺病: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主要病因就是长期吸入含有较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常见于石英矿开采、玻璃制造、耐火材料生产等行业。
二、病理改变
尘肺:病理改变根据吸入粉尘的种类、浓度、时间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早期可能是肺泡炎等炎症反应,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等改变,肺组织质地变硬,结构紊乱。不同病因导致的尘肺病理表现有一定差异,比如吸入有机粉尘引起的尘肺可能有不同的细胞浸润等表现。
矽肺病:病理上特征性的改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矽结节是由胶原纤维组成的,早期矽结节较小,呈细胞性结节,随着病情发展,结节逐渐融合,成为纤维性结节,最后可形成玻璃样变的结节。同时肺间质也会有广泛的纤维化,使肺组织硬度增加,弹性减退。
三、临床表现
尘肺: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仅有轻微咳嗽、咳痰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同时可能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有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等。不同类型的尘肺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例如石棉肺引起的尘肺可能还会有胸膜增厚等相关表现。
矽肺病:早期症状也可不典型,常见症状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呼吸困难逐渐明显,早期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出现,后期轻体力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有呼吸困难。还可能伴有胸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部分患者有咯血等表现,晚期患者可出现肺心病等并发症的相关表现,如右心衰竭的症状等。
四、诊断依据
尘肺:诊断需要结合职业接触史、肺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及肺功能检查等。首先要有明确的职业粉尘接触史,然后通过胸部影像学发现肺部有异常的影像学改变,同时结合肺功能等检查综合判断。例如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15),需要依据职业史、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结合肺功能等检查,并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后作出诊断。
矽肺病:诊断同样需要职业接触史,胸部影像学上有典型的矽结节等表现,如胸部X线或CT显示两肺满布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阴影等。同时也要排除其他类似肺部疾病,根据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于矽肺病的诊断,胸部高分辨率CT可能更有助于早期发现矽结节等病变。
五、治疗与预防
治疗:两者的治疗均以脱离粉尘接触环境、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为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完全治愈尘肺和矽肺病。例如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等。
预防:最重要的是一级预防,即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比如采用密闭尘源、通风除尘等措施。对于从事粉尘作业的人群,要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等。不同类型的尘肺和矽肺病预防措施基本一致,关键在于减少粉尘的吸入,对于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要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标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尘肺相关病变并及时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从事粉尘作业时,更要加强防护,因为粉尘暴露可能对胎儿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确保其工作环境粉尘浓度达标,佩戴更有效的防护装备等,以保障其自身健康和胎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