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烧多因病原体感染致机体免疫反应,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炎症持续。儿童和成人反复发烧特点不同,需针对性应对。通过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等检查辅助诊断,治疗遵循抗感染(选合适抗生素足疗程)和对症支持(物理或药物降温、休息营养等)原则来控制炎症、减少反复发烧。
一、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烧的原因
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反复发烧主要是因为病原体在扁桃体部位持续繁殖,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物质作为致热原,会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起发热。而且炎症本身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病原体未被彻底清除前,发热会反复出现。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其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会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得体温调节中枢反复受到刺激,进而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
二、不同人群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烧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后更易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对不稳定,对致热原的反应更敏感。而且儿童的扁桃体相对较大,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更剧烈。在应对上,要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应优先采用非药物的降温方法,如适当减少衣物、使用温水擦拭身体等物理降温方式。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因发热导致脱水。如果是婴幼儿,要特别注意观察精神状态等,因为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反复发烧可能会对其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
(二)成人
成人虽然免疫系统相对较完善,但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等情况,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后也可能出现反复发烧。例如有糖尿病的成人,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更易迁延不愈,导致反复发烧。成人在出现反复发烧时,也应先尝试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措施,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对抗感染。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体温过高,也要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三、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烧的相关检查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一般来说,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白细胞计数会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会增高,这有助于判断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或降低,结合发热情况等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感染的控制情况等。例如,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幅增高,提示细菌感染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反复发烧难以控制的情况。
(二)病原体检测
可以通过咽拭子培养等方法检测病原体,明确是哪种细菌感染,如是否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这对于针对性地选择抗感染药物非常重要。如果能明确病原体,就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等选择更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有助于控制炎症,减少反复发烧的发生。例如,通过咽拭子培养确定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就可以选择针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治疗得当,发热反复的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四、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烧的治疗原则
(一)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如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要足够疗程,才能彻底清除病原体,避免炎症反复导致反复发烧。例如,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至少10天左右,以确保将病原体彻底杀灭,防止病情复发引起反复发烧。
(二)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发烧的情况,除了针对病因的抗感染治疗外,要进行对症处理。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以物理降温为主;若体温超过38.5℃,可根据情况使用合适的退热措施,但要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退热药物。同时要让患者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身体恢复,从而减少反复发烧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