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气管炎分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因分别是细菌感染和病毒传播,临床表现上症状和体征有差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病原学有不同表现,治疗分别用抗生素和对症支持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各有不同情况需特殊对待。
一、病因方面
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多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例如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在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低人群中易引发感染。一般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劳累、受寒等情况,细菌容易侵入呼吸道引发炎症。
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等途径侵入人体呼吸道,尤其在冬春季节,人群密集时易发生传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二、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表现
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起病可急可缓,常见症状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咳嗽,咳嗽咳痰较为明显,痰液可为脓性痰,如黄色、绿色痰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常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痰,初期为干咳,继而可咳黏液脓性痰,典型者咳铁锈色痰。
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起病一般较急,发热程度不一,可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也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发热。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痰,全身症状相对细菌性感染可能更明显,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表现为喘憋、气促等症状。
体征表现
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支气管呼吸音等。
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肺部听诊可能闻及散在的干啰音、哮鸣音等,一般实变体征较少见。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血常规
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多,可伴有核左移现象。例如细菌感染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会促使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来对抗细菌。
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升高。因为病毒感染时,机体的免疫应答以淋巴细胞参与为主,所以淋巴细胞比例会有相应变化。
病原学检查
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找到相应的致病菌。如痰培养检出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可明确病原菌。
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方法检测出相应的病毒。例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核酸,可快速准确地判断是否为病毒性感染及具体的病毒类型。
四、治疗方面
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在用药前可能需要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敏感抗生素。
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咳嗽咳痰症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对于一些特殊的病毒性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发病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情况,抗生素使用需谨慎遵循用药原则。儿童患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时,如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肺炎,病情相对较重,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无论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都可能发展较为严重,易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对于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对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要加强支持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孕妇:孕妇患肺炎支气管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