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急性喉炎是6个月-3岁婴幼儿易患的喉部黏膜急性炎症,病因有感染(病毒、细菌)和环境(空气污染、温度湿度变化)因素,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全身症状,通过症状体征和喉镜检查诊断,治疗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控制感染(病毒对症、细菌用抗生素),预防要增强免疫力(合理喂养、适当运动)、避免接触诱因(注意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早期诊断治疗很重要。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婴幼儿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而引发喉部炎症。例如,副流感病毒感染在婴儿急性喉炎中较为常见,病毒侵入喉部后,引起喉部黏膜充血、水肿。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或者直接侵袭喉部黏膜。
2.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粉尘等可刺激喉部黏膜,降低喉部黏膜的抵抗力,增加婴儿患急性喉炎的风险。例如,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婴儿急性喉炎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
温度和湿度变化:突然的温度降低或湿度不适宜,如寒冷干燥的空气,会影响喉部黏膜的正常功能,使喉部黏膜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二、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是婴儿急性喉炎较典型的表现之一。由于喉部炎症导致声带水肿等,患儿发声时声音变得嘶哑,严重时可能几乎发不出声音。
2.犬吠样咳嗽:咳嗽声类似犬吠,这是因为喉部炎症刺激引起喉部痉挛等,导致咳嗽的特点较为特殊。
3.吸气性呼吸困难:这是婴儿急性喉炎较为严重的表现。由于喉部水肿,气道狭窄,婴儿在吸气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吸气性喉鸣。严重时,患儿面色发绀、烦躁不安等。
4.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三、诊断
1.症状和体征:根据婴儿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典型表现,结合医生检查时发现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等体征,初步考虑婴儿急性喉炎。
2.喉镜检查: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可见喉部黏膜充血、肿胀,尤其是声门下区黏膜肿胀明显,呈梭形。但对于婴儿,进行喉镜检查时需谨慎操作,避免引起患儿过度哭闹导致呼吸困难加重。
四、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对于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婴儿,及时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状况。
雾化吸入: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雾化吸入,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喉部水肿,缓解呼吸困难。例如,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雾化吸入后,直接作用于喉部黏膜,迅速发挥抗炎、消肿的作用。
2.控制感染
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针对婴儿急性喉炎的病毒感染进行特异性治疗。但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根据婴儿的体重、病情等合理选择,避免滥用抗生素。
五、预防
1.增强免疫力
合理喂养:对于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如果是人工喂养,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并按照正确的喂养方法进行喂养。
适当运动:根据婴儿的月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触新鲜空气,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
2.避免接触诱因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通风,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刺激。定期对婴儿的玩具、用品等进行清洁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婴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如果家人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要注意与婴儿隔离,减少婴儿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对于婴儿急性喉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的喉部症状和呼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以保障婴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