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周皮肤屏障破坏是引发甲沟炎基础,常见因素有外伤(微小刺伤、挫伤、咬甲撕倒刺等)、嵌甲(指甲生长异常、修剪不当)、微生物感染(细菌如金黄葡萄球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不同人群有特点,儿童好动易外伤且指甲修剪不规范、女性常穿不合适鞋子及有不良习惯、特殊病史人群(糖尿病、免疫缺陷)易受影响。
一、甲周皮肤的屏障作用与甲沟炎的关联
甲周皮肤作为人体皮肤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能够抵御外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侵入。当甲周皮肤的完整性因各种因素遭到破坏时,就为微生物感染打开了大门,这是引发甲沟炎的基础条件。例如,正常情况下甲周皮肤紧密贴合甲板,形成一道天然的防护墙,阻止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入。
二、常见引发甲沟炎的因素
(一)外伤因素
1.微小刺伤、挫伤等:日常生活中,手指被木刺、竹刺等微小物体刺伤,或者受到挤压、碰撞等挫伤,都可能损伤甲周皮肤。比如儿童在玩耍时,手指容易被玩具的小部件划伤,若伤口处理不及时,细菌就可能侵入甲周组织引发炎症。成年人在工作中,手部接触尖锐工具时也可能发生类似情况。
2.咬甲、撕倒刺等不良习惯:部分人群有咬指甲的习惯,或者经常撕倒刺,这些行为会直接破坏甲周皮肤的完整性。以咬指甲为例,长期咬指甲会使甲周皮肤破损,细菌趁机进入,从而引发甲沟炎。青少年中一些有咬甲习惯的个体就较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嵌甲因素
1.指甲生长异常:指甲生长方向异常,如指甲两侧向甲沟内生长,即嵌甲。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导致指甲生长形态特殊,容易出现嵌甲。此外,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子过窄、过紧,会对脚趾甲造成挤压,影响指甲正常生长,增加嵌甲的发生风险。例如,女性长期穿高跟鞋,会使脚趾受到挤压,容易引发嵌甲进而导致甲沟炎。
2.指甲修剪不当:不正确的指甲修剪方式也会引发嵌甲。如果将指甲修剪得过于短、深,尤其是两侧的指甲角修剪过深,就容易导致指甲侧缘嵌入甲沟组织,刺激甲周皮肤,引发炎症反应。儿童指甲较软,若家长修剪指甲时不注意方法,也可能导致指甲修剪不当引发问题。
(三)微生物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引起甲沟炎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当甲周皮肤破损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容易侵入甲周组织,引发感染。在潮湿的环境中,细菌更容易滋生,比如长期从事渔业工作的人群,手部经常接触水,若甲周皮肤有微小破损,就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甲沟炎。
2.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等真菌也可引起甲沟炎。通常在手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或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皮肤黏膜的防御功能受损,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引发真菌性甲沟炎。
三、不同人群甲沟炎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一)儿童群体
儿童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手指的外伤,如被玩具划伤等。同时,儿童指甲修剪往往不够规范,家长可能修剪不当导致指甲侧缘嵌入甲沟。此外,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甲周皮肤受损,更容易发生感染引发甲沟炎。比如幼儿在爬行或玩耍时,手指接触到外界物体,可能造成微小损伤,若未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为甲沟炎。
(二)女性群体
女性常穿高跟鞋等不合适的鞋子,这会使脚趾受到挤压,增加嵌甲的发生概率,进而引发甲沟炎。而且女性可能有咬指甲、撕倒刺等不良习惯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些行为会破坏甲周皮肤完整性,增加甲沟炎的发病风险。例如,一些女性为了追求美观,经常穿高跟鞋,长时间下来容易出现嵌甲相关的甲沟炎问题。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甲周皮肤感染后不容易愈合,且容易反复发生甲沟炎。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可能存在一定障碍,影响甲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炎症的消退,使得甲沟炎的治疗相对困难。此外,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引发甲沟炎,且病情可能较为严重,恢复相对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