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是咽峡部位急性炎症,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炎症,病因有感染(病毒、细菌)和非感染因素,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靠病史、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分一般和药物,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可通过增强体质、注意卫生、合理饮食预防。
一、定义与解剖位置
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咽峡是由腭弓、悬雍垂等结构围成的空间;扁桃体炎则是扁桃体的炎症,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等,腭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扁桃体窝内。
二、病因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例如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多发生于儿童,通过飞沫、接触等传播。
细菌感染:主要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还可能有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感染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皮肤伤口感染等途径引发扁桃体炎。
非感染因素:如过敏反应等也可能导致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相关症状,但相对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
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儿童多见,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咽峡部充血,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樊尚咽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单侧咽痛,吞咽时明显,扁桃体上有覆有假膜,呈灰色或黄色,周围组织充血。
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减退等,局部症状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可有咽干、咽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扁桃体大小不一,可见瘢痕,表面可有粘连,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
四、诊断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热情况、有无接触史等。
体格检查:检查咽峡部及扁桃体的情况,观察黏膜颜色、有无疱疹、溃疡、脓性分泌物等,触摸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淋巴细胞增多;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等。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细菌培养等明确病原体。
五、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对于发热患者,儿童要注意监测体温,避免高热惊厥等情况,成人也应适当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儿童需谨慎选择退热药物,优先非药物干预)。
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目前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多为对症治疗,如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若为腺病毒感染等,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等,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咽峡炎和扁桃体炎较为常见,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时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如使用儿童专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
老年人:老年人咽峡炎或扁桃体炎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代谢等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可能较为隐匿或发展较快。
孕妇:孕妇患咽峡炎或扁桃体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一般优先采取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
七、预防
增强体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儿童可以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成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对于儿童,要教育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等。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儿童要避免挑食、偏食,成人也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