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息肉是声带良性增生病变,与发声不当等相关,表现为声音嘶哑等,喉镜等见局限性软组织影,细胞无异型性,多保守或手术治疗;喉癌是喉部恶性肿瘤,起源上皮组织,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表现,喉镜等见异常新生物,细胞异型性明显,治疗有手术、放化疗等,儿童喉癌极罕见。
一、疾病定义与本质
声带息肉:是发生于声带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本质是声带固有层浅层的良性软组织增生,多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发病,主要与发声不当、过度发声等因素相关,属于良性病变范畴。
喉癌:是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喉黏膜上皮组织,是恶性增生性疾病,细胞具有异常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特性,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等不同病理类型,其中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
二、临床表现差异
声带息肉
声音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其嘶哑程度与息肉大小及部位有关,较小的息肉可能仅有轻微声音改变,较大息肉可致声音明显嘶哑,甚至完全失声,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多见于用声过度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有喉部异物感,但通常症状相对局限,不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恶性肿瘤相关表现,病程较长者声音嘶哑症状呈渐进性加重。
喉癌
声音嘶哑:早期喉癌可出现声音嘶哑,常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声音嘶哑会逐渐加重,肿瘤较大时可阻塞声门,导致呼吸困难,这是喉癌较危险的症状之一。
咽喉部不适:患者可感觉咽喉部异物感、疼痛等,晚期喉癌还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且肿块可逐渐增大、固定,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咯血等症状,不同类型喉癌(如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在不同阶段表现有所差异,老年患者发生喉癌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特别警惕。
三、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鉴别
影像学检查
喉镜检查:
声带息肉:喉镜下可见声带表面或边缘有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的肿物,表面光滑,带蒂或广基,多位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
喉癌:喉镜下可见喉部新生物,形态多样,可为菜花样、溃疡型、结节型等,肿物边界不清,触之易出血,声门上型喉癌可见会厌、室带等部位异常新生物,声门型喉癌可见声带增厚、溃疡或新生物阻塞声门。
CT及MRI检查:
声带息肉:CT或MRI可显示声带部位局限性软组织影,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一般无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征象。
喉癌:CT及MRI能更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侵犯范围,如是否侵犯喉旁间隙、甲状软骨、颈部淋巴结等,有助于判断肿瘤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理检查
声带息肉:病理表现为声带黏膜上皮下组织水肿、血管扩张、纤维组织增生等,细胞形态正常,无异型性。
喉癌:病理可见癌细胞,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有丝分裂象多见,可根据病理类型确定具体的癌肿性质及分化程度等,分化程度不同预后也有差异,儿童患喉癌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喉部异常病变,需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可能,但概率极低。
四、治疗方法不同
声带息肉
保守治疗:对于较小的息肉,发声休息、雾化吸入等保守治疗可能有效,让发声过度的人群适当休息声带,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等不良用声习惯,部分患者息肉可缩小甚至消失。
手术治疗:若息肉较大,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行手术切除,多采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手术相对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
喉癌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部位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早期喉癌可通过部分喉切除保留喉的部分功能,晚期喉癌可能需要全喉切除,术后患者需进行发音重建等康复治疗。
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或术后补充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也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放疗需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等因素制定方案,老年喉癌患者身体耐受性可能较差,放疗时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化疗:多用于晚期喉癌的综合治疗,可单独使用或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化疗药物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儿童喉癌几乎不采用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等更为谨慎的方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