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为无精症需综合病史采集(生殖系统相关病史如隐睾、睾丸外伤、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等,内分泌相关病史如内分泌疾病史)、体格检查(睾丸检查观察大小、形态、质地及附睾情况,第二性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精液常规检查连续3次未发现精子初步考虑,性激素检查测FSH、LH、睾酮等,染色体检查)及特殊检查(睾丸活检明确生精功能,精道造影检查精道是否通畅)多方面信息来全面评估诊断。
一、病史采集
1.生殖系统相关病史
询问是否有隐睾病史,隐睾是导致无精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隐睾患者由于睾丸所处环境温度较高,影响了精子的生成。例如,有研究表明,未降入阴囊的睾丸发生无精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阴囊内睾丸的人群。
了解是否有睾丸外伤史,睾丸外伤可能会损伤睾丸的生精组织等,从而影响精子的产生。
询问是否有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病史,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睾丸炎可能会破坏睾丸的生精功能,进而导致无精症。
2.内分泌相关病史
是否有内分泌疾病史,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疾病等。内分泌紊乱会影响性激素的分泌,而性激素对于精子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会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导致精子生成障碍。
二、体格检查
1.睾丸检查
观察睾丸的大小、形态。正常睾丸体积一般在12-25ml左右,如果睾丸体积过小,可能提示睾丸生精功能不良。例如,克氏综合征患者的睾丸通常体积较小,且质地较软。
触诊睾丸的质地,正常睾丸质地中等。如果睾丸质地硬,可能存在睾丸肿瘤等病变,影响生精功能;如果质地软,可能与生精功能低下等有关。
检查附睾情况,附睾是储存和输送精子的器官,附睾是否有结节、肿大等情况。附睾结核等病变可能会影响精子的输送,进而导致无精症相关表现。
2.第二性征检查
观察男性第二性征,如胡须、喉结、阴毛等的发育情况。如果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可能提示内分泌异常,影响精子生成。例如,雄激素缺乏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第二性征不明显,同时伴有精子生成障碍。
三、实验室检查
1.精液常规检查
精液标本的采集需要患者禁欲2-7天,然后通过手淫法采集完整的精液标本。精液常规检查是判断无精症的重要初步检查。如果连续3次精液离心后镜检均未发现精子,即可初步考虑无精症。正常精液中精子密度应大于15×10/ml,每次射精精子总数应大于39×10。
2.性激素检查
测定血清中的性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等。FSH主要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睾丸生精上皮,促进精子生成。如果FSH明显升高,提示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如克氏综合征患者FSH通常显著升高;LH主要调节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LH和睾酮水平异常也可能影响精子生成;睾酮水平降低也可能导致精子生成减少。
3.染色体检查
对于一些怀疑有遗传因素导致无精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染色体检查。例如,克氏综合征患者具有典型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如47,XXY等。通过染色体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无精症。
四、特殊检查
1.睾丸活检
对于精液常规检查多次提示无精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睾丸活检。睾丸活检是通过手术取出少量睾丸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睾丸的生精功能。如果睾丸活检显示有生精细胞,说明存在梗阻性无精症的可能;如果睾丸活检显示无生精细胞,则为非梗阻性无精症。但睾丸活检是有创检查,需要谨慎考虑患者的情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充分评估其风险和必要性。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男性患者,进行睾丸活检可能会对睾丸造成一定损伤,需要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2.精道造影检查
对于怀疑梗阻性无精症的患者,可以进行精道造影检查。通过向精道内注入造影剂,观察精道是否通畅。如果精道造影显示精道梗阻,则为梗阻性无精症;如果精道通畅,则考虑非梗阻性无精症。但精道造影也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如可能引起感染等,在检查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评估。
总之,判断是否为无精症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