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及阵发性下腹痛等,原因包括胚胎、母体、父亲因素,通过妇科检查、超声、孕激素测定诊断,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和医疗干预,高龄孕妇、有不良孕产史孕妇需特殊注意,需及时就医并依情况采取措施。
一、定义
早孕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二、主要表现
阴道流血:早期表现为少量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流血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若流血增多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
腹痛:下腹部出现阵发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仅感腰部酸胀,随着病情发展,腹痛可能逐渐加剧。
三、发生原因
胚胎因素
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例如,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可传递给胚胎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
胚胎发育不良也可引起先兆流产,如胚胎本身存在基因缺陷等情况。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导致流产;孕妇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也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增加先兆流产风险。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内环境,导致先兆流产。
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体内产生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可导致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影响胎盘供血,引发先兆流产。
不良生活方式:过量吸烟、酗酒,孕妇大量吸烟饮酒后,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等有害物质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增加先兆流产发生的可能性;过度劳累也可能导致孕妇身体机能下降,诱发先兆流产。
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可使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起先兆流产。
四、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查看宫颈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突出等情况,同时了解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如胎芽、胎心搏动等。正常情况下,妊娠6-7周可见胎芽及胎心搏动,若超声检查发现胎芽发育不良或无胎心搏动,结合临床症状需考虑先兆流产可能。
孕激素测定:测定血清孕酮水平,若孕酮水平较低,提示胚胎发育可能不良,有先兆流产风险。一般来说,孕酮值低于一定水平(如妊娠早期孕酮<15ng/ml)时,先兆流产的可能性增加。
五、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般处理
休息:孕妇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对于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建议卧床休息,这有助于减少对子宫的刺激,缓解腹痛和阴道流血等症状。例如,孕早期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每天保证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心理调适:孕妇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过度的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加重先兆流产的症状。家人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医疗干预
若经检查考虑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先兆流产,可遵医嘱补充孕激素,如黄体酮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孕妇情况决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年龄较大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高龄孕妇一旦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应更加及时地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同时,高龄孕妇在整个孕期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加强产前检查。
有不良孕产史孕妇:既往有过先兆流产、流产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再次出现先兆流产时,心理压力往往更大。这类孕妇需要在孕前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包括夫妻双方的染色体检查、生殖系统检查等,以明确上次不良孕产史的原因,并在本次孕期加强监测,如增加超声检查的频率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总之,早孕先兆流产是孕期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需要孕妇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不同人群在面对先兆流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所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