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与扁桃体炎在临床表现、局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存在鉴别点。咽炎有急慢性之分,表现及局部体征各有特点,血常规、病原体检测有不同情况;扁桃体炎同理,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会产生影响,必要时扁桃体炎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并发症等情况。
一、临床表现特点
咽炎: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如咽干、咽痒、咽痛等,可伴有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不同类型咽炎表现略有差异,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有咽痛,空咽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加明显,严重者可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慢性咽炎则症状相对迁延,咽部异物感较为明显,常伴有晨起刺激性咳嗽,伴恶心。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急性咽炎可能因免疫力相对较低,症状可能相对更重,如发热程度可能较高,且易出现全身不适表现;而老年人慢性咽炎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症状相对更顽固,恢复相对较慢。
扁桃体炎:
症状表现:急性扁桃体炎主要症状是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慢性扁桃体炎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时,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言语含糊不清等。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扁桃体炎较为常见,特别是3-10岁儿童,因扁桃体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这个阶段可能因感染等因素频繁发炎;老年人扁桃体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病情相对复杂,恢复也相对较慢。
二、局部体征表现
咽炎:
咽部黏膜情况:急性咽炎时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表面可见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慢性咽炎时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可伴有咽部黏膜变薄、干燥等表现。
性别差异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局部体征不同,但在不同生活方式下可能有变化,如长期吸烟的男性咽炎患者咽部黏膜充血等表现可能更明显。
扁桃体炎:
扁桃体外观:急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有时分泌物可融合成假膜,假膜易于拭去,不遗留出血创面;慢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大小不一,可见扁桃体表面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粘连,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酗酒者可能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局部体征更明显;而健康生活方式者扁桃体炎发作相对较少,局部体征相对较轻。
三、实验室检查鉴别
血常规:
咽炎:急性咽炎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稍高;慢性咽炎时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
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时,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慢性扁桃体炎时血常规变化可不明显,或仅有轻度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病史因素:有反复咽炎病史者,血常规可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有扁桃体炎反复感染病史者,在急性发作时血常规变化更显著。
病原体检测:
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如病毒性咽炎,可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等发现相应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可通过咽拭子培养等检测出致病菌。
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咽拭子培养可明确是否有该菌感染;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扁桃体炎,如EB病毒等,可通过相关病毒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年龄因素:儿童扁桃体炎细菌感染相对常见,病毒感染也不少见;老年人扁桃体炎病原体检测可能因免疫力等因素,结果相对复杂,需要更细致的检测方法。
四、影像学检查鉴别(必要时)
咽炎:一般无需影像学检查,但若怀疑有特殊病因引起的咽炎,如咽部肿瘤等,可能会进行咽部CT等检查,可见咽部黏膜病变情况,但无特异性的咽炎影像学表现。
扁桃体炎:当扁桃体炎伴有周围脓肿等并发症时,可进行颈部CT等检查,可见扁桃体周围组织有脓肿形成等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
特殊人群: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应尽量采用对儿童辐射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及检查后的恢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