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具有长期反复发作且有季节性差异的发作频率特点,症状表现有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等,体征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急性发作期有相应体征变化,对不同人群影响各异,儿童易病情进展快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易出现并发症,女性发作可能受生理周期影响且药物耐受性与男性有差异,有基础病史患者病情相互影响更明显。
季节性差异:秋冬季节气温骤变、空气寒冷干燥时更易发作,因为寒冷刺激会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局部抵抗力下降,利于病原体入侵;而夏季相对发作频率较低,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夏季因空调温度过低等因素诱发发作。比如在北方地区,冬季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患者数量较夏季显著增多,有数据表明冬季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占全年的60%-70%。
症状表现特点
咳嗽:为常见首发症状,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终身不愈。例如一些病程较长的患者,常年都有咳嗽症状,且活动后可能加重咳嗽。长期咳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睡眠、日常活动等,有研究发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咳嗽导致睡眠障碍的比例可达40%-50%。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明显增多,且可为黄色脓性痰。如急性发作合并细菌感染时,痰液颜色变黄、质地变稠,量较平时增加数倍。
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常由合并支气管哮喘或伴有支气管痉挛等因素引起,早期在劳累时出现,随病情进展,活动后甚至休息时也可出现气急。例如病情较重的患者,爬几层楼梯就会出现明显气急,影响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生活自理程度。
体征特点
早期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有时可闻及呼吸音粗糙,或可在肺底部闻及少量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比如一些早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部体格检查可能仅发现呼吸音稍粗,没有明显异常体征。
急性发作期体征:可出现干性啰音、湿性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若有支气管痉挛,可闻及哮鸣音及呼气延长。当有严重阻塞性肺气肿时,可出现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等体征。例如重度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肺气肿的患者,典型的桶状胸表现较为明显,呼吸音明显减低,呼气时间显著延长。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特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作可能更易出现病情进展快的情况,因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咳嗽排痰能力较弱,痰液易阻塞气道,导致喘息、气急等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长期慢性咳嗽、喘息会影响患儿的营养摄入和睡眠质量。比如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能因频繁咳嗽影响进食,导致体重增长缓慢,同时夜间喘息可能影响睡眠,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发作时更易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加重可导致呼吸衰竭,还可能合并心功能不全等。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例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时,约20%-30%会合并肺部感染加重,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呼吸衰竭表现,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女性患者:女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发作时可能因生理周期等因素有不同表现,如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期发作可能更频繁或症状更重,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呼吸道黏膜状态等有关。在治疗方面,女性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与男性有所差异,需谨慎选择药物。比如女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某些抗生素时,需考虑其对月经周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个体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情况。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作时病情相互影响更明显。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冠心病的患者,在病情发作时需同时关注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的情况,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对心脏有明显抑制等不良反应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