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涵盖范围广,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其常见类型且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病因上,成人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小儿支气管肺炎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病毒细菌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中,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小儿支气管肺炎起病急,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固定湿啰音等体征。影像学上,肺炎胸部影像表现多样,小儿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纹理增粗,后有斑片状阴影等。治疗原则上,肺炎针对病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控制炎症、对症支持等,小儿治疗需遵循儿科原则。
一、定义与涵盖范围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引起。其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小儿只是其中的一个特殊人群患病群体。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它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二、病因方面
肺炎: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肺炎病因有所差异。成人肺炎可能更多与吸烟、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等有关,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还可能有真菌感染等情况。
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如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等,易发生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中病毒感染多见,可占约90%以上,然后继发细菌感染,或为细菌、病毒混合感染。
三、临床表现方面
肺炎:一般症状可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肺炎症状可能有差异。例如,细菌性肺炎往往起病较急,高热、寒战、咳脓痰等症状较明显;病毒性肺炎起病可急可缓,症状相对较轻的可能仅有咳嗽、低热等,严重的也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主要症状:大多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也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转为湿性咳嗽,婴儿症状不典型,常有呛奶、拒食、吐沫等。
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呼吸音减弱或增强,还可有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四、影像学表现方面
肺炎:胸部X线或CT检查表现多样,一般可见肺部有炎症浸润阴影,不同病因的肺炎阴影特点有一定差异。比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病毒性肺炎的X线表现可为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实变等。
小儿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病灶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居多,并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方面
肺炎:治疗主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细菌性肺炎主要是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病毒性肺炎主要是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非感染性肺炎则需去除病因,如放射性肺炎需避免继续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并进行相应对症处理。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原则是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及适用年龄等),细菌感染则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给予吸氧、祛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液体管理,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其对液体量变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要避免输液速度过快等导致心肺负担加重。对于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症状,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等,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