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与慢性扁桃体炎在解剖位置及病变范围、症状表现、检查体征、诊断鉴别、治疗原则上均有区别,慢性咽炎主要是咽部黏膜等慢性炎症,症状以咽部局部不适为主,检查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等,以去除病因及局部治疗为主;慢性扁桃体炎病变在腭扁桃体,症状有反复发作咽痛等,检查见扁桃体慢性充血等,反复发作时多考虑手术治疗。
一、解剖位置及病变范围区别
慢性咽炎:主要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慢性咽炎可发生于其中某一部分或整个咽部。例如,口咽慢性咽炎常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生活中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接触粉尘或化学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患。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等病史者也易引发慢性咽炎。
慢性扁桃体炎:病变主要在腭扁桃体,是腭扁桃体的慢性炎症。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扁桃体窝内。儿童时期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发炎,成年后部分人扁桃体可逐渐萎缩,但仍有部分人扁桃体持续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其发病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反复感染有关,年龄上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发病,有家族扁桃体炎易感性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更高。
二、症状表现区别
慢性咽炎:症状以咽部局部不适为主,常见症状有咽部异物感,总感觉咽部有东西卡着,但又咳不出来、咽不下去;咽部干燥,患者常需频繁饮水来缓解;还可有轻微咽痛,一般疼痛不剧烈;部分患者会有刺激性咳嗽,尤其在晨起时明显,常表现为干咳,无明显咳痰。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咽部不适,更多表现为清嗓动作等。
慢性扁桃体炎:主要症状与扁桃体反复发炎刺激有关。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尤其在受凉、劳累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扁桃体隐窝内会积存干酪样腐败物,可引起口臭;由于扁桃体肿大,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儿童可能表现为进食时吞咽不畅;肿大的扁桃体还可能阻塞呼吸道,引起打鼾、呼吸不畅等症状,尤其在睡眠时明显,年龄较小的儿童若出现严重打鼾等情况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三、检查体征区别
慢性咽炎:咽部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咽后壁可有散在淋巴滤泡增生,有时融合成片状。黏膜表面可有少量黏稠分泌物附着。不同年龄人群咽部表现可能因生理特点略有不同,儿童咽部淋巴组织相对较丰富,淋巴滤泡增生可能更明显些,但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慢性扁桃体炎:检查可见扁桃体慢性充血,表面可能有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有时挤压扁桃体,可见黄白色干酪样分泌物从隐窝口溢出。扁桃体大小可有不同,有的呈增生肥大状,有的虽不肥大但也有慢性炎症表现,通过触诊等可感觉扁桃体质地较硬等。
四、诊断鉴别区别
慢性咽炎: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及咽部检查情况进行诊断。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咽部肿瘤等,可通过电子喉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电子喉镜能更清晰观察咽部黏膜及喉部情况,排除肿瘤等病变。不同年龄人群在诊断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可能需要更温和的检查方式来配合诊断。
慢性扁桃体炎:诊断主要结合病史(反复发作咽痛等)、症状及扁桃体局部表现。有时需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等情况鉴别,生理性肥大一般无反复炎症发作史等表现。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可了解有无炎症感染情况,但主要还是依靠临床特征性表现来诊断。
五、治疗原则区别
慢性咽炎: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粉尘及刺激性气体等。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以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反应;也可局部涂抹药物,如碘甘油等。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时需注意药物选择及使用方式,儿童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尽量选择温和的局部治疗方法。
慢性扁桃体炎: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一般考虑手术治疗,行扁桃体切除术。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把握。在非手术治疗方面,可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转移因子等,以减少扁桃体发炎的频率。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评估,要考虑其免疫功能发育等情况,若不是反复发作特别频繁且严重影响生活,可先采取保守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