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沿单侧神经带状分布皮疹等,有前驱症状等,实验室可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治疗抗病毒等,多数预后好但老人易留神经痛;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Ⅰ型和Ⅱ型,皮疹有特点,全身症状轻,实验室可病毒学等检查,治疗抗病毒等,预后较好但特殊人群需关注。
一、病因方面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等部位,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沿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起带状疱疹。例如,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免疫力相对较低,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之一,更容易出现病毒再激活而发病。
单纯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引起口周等部位的疱疹,多通过密切接触传播;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多通过性接触传播。儿童可能因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而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而成年人感染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多与性活动相关。
二、临床表现方面
皮疹特点
带状疱疹:皮疹一般沿单侧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好发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部位。皮疹初为红斑,很快发展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数日后水疱混浊或破溃、吸收、干涸、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部分患者可遗留神经痛。例如,发生在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单纯疱疹:Ⅰ型单纯疱疹多发生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鼻孔周围等,开始局部皮肤有灼热、瘙痒、潮红,继而出现密集成群的小水疱,疱液清,短期内破溃糜烂,然后结痂愈合,病程1-2周,可复发。Ⅱ型单纯疱疹主要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初为红斑、丘疹,很快发展为簇集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病程2-3周,也易复发。儿童发生Ⅰ型单纯疱疹时,口周疱疹较为常见,而青春期后发生Ⅱ型单纯疱疹的概率随性活动增加而上升。
全身症状
带状疱疹:部分患者可有前驱症状,如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局部淋巴结可肿大。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恢复也较慢,神经痛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单纯疱疹:一般全身症状较轻,Ⅰ型单纯疱疹偶有轻度全身症状,Ⅱ型单纯疱疹全身症状也不重,但复发时症状可能较初发时轻。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病毒学检查
带状疱疹:可以取水疱基底组织或疱液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带状疱疹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也可采用免疫荧光法、PCR技术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有助于明确诊断。
单纯疱疹:同样可取病变部位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单纯疱疹病毒分离培养可区分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血清学检查: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单纯疱疹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单纯疱疹病毒抗体,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有各自的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辅助诊断和区分病毒类型。
四、治疗原则方面
带状疱疹:主要是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痛。对于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患者,更要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还可使用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药物。
单纯疱疹:主要也是抗病毒治疗,局部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等,对于复发频繁的患者可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抑制疗法。例如,Ⅰ型单纯疱疹口周疱疹可外用药物治疗为主,而Ⅱ型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对于初发患者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对于频繁复发患者需要长期抑制治疗。
五、预后方面
带状疱疹: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皮疹消退后神经痛可逐渐缓解,但老年人神经痛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单纯疱疹:一般预后较好,Ⅰ型单纯疱疹口周疱疹复发频繁,但病情相对较轻,Ⅱ型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部分患者也可频繁复发,但通过规范治疗和注意生活方式等可控制病情,特殊人群如孕妇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孕妇感染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所以孕期要注意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