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慢阻肺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避免吸烟及远离二手烟,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接种流感疫苗等),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定期健康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各有注意事项,以此降低慢阻肺发病风险、延缓病情进展等。
一、避免吸烟及远离二手烟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削弱气道的自我清洁和防御功能。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入二手烟,都可能引发气道炎症,逐渐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因此,应坚决杜绝吸烟行为,同时尽量避免处于吸烟环境中,以减少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二、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
1.室外空气质量方面:在雾霾天气等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可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降低空气中有害颗粒和污染物的吸入量。此外,关注空气质量预报,选择空气质量良好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
2.室内空气质量方面: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定时开窗换气,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等易产生污浊空气的场所。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花粉、甲醛等污染物,为室内创造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对于有炉灶烹饪的家庭,安装有效的抽油烟机,减少油烟在室内的积聚。
三、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
1.流感疫苗接种:每年流感季节来临前,建议所有年龄在6个月以上且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发呼吸道炎症加重,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患流感的几率,从而减少对慢阻肺病情的不良影响。
2.其他病原体预防: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易感染部位。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对于患有慢阻肺的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可适当增加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防止着凉引发呼吸道感染。
四、加强体育锻炼
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例如,对于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改善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降低慢阻肺的发病风险。但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五、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控制盐的摄入,过高的盐摄入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水肿,不利于呼吸道健康。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酒精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六、定期健康检查
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者、长期接触职业粉尘或化学物质者、有慢阻肺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早期发现慢阻肺的重要手段,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气流受限等异常情况,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的进展。一般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且伴有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时期的呼吸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应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家长要注意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果儿童出现长期咳嗽、喘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呼吸道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也有所下降,更要注重上述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更加谨慎,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身体损伤。定期健康检查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能够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慢阻肺相关的异常情况。
3.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身体状况相对复杂,更要积极预防慢阻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而慢阻肺又会进一步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因此,这类人群除了要遵循上述预防慢阻肺的一般措施外,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同时严格预防慢阻肺的发生,一旦出现呼吸道相关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