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癌与咽喉炎在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原则上有区别。咽喉癌是咽喉部位恶性肿瘤,与吸烟、酗酒、HPV感染等有关,有不同类型表现且年龄、性别有差异,检查靠喉镜、影像学,治疗综合;咽喉炎分急慢性,急性由感染等诱发,慢性多由急性迁延等引起,检查靠喉镜,急性对症或用抗生素,慢性去除病因等。
一、定义与病因
咽喉癌
是发生于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喉癌、下咽癌等。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大量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化学物质可致咽喉黏膜上皮细胞癌变;长期酗酒,酒精刺激咽喉黏膜,增加癌变风险;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某些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咽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长期接触工业废气、粉尘等环境污染因素,也可能诱发咽喉癌;另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更为常见有关。
咽喉炎
是咽喉部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受凉、疲劳、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因素易诱发;慢性咽喉炎则常因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成,另外,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鼻腔鼻窦慢性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咽喉等也是常见病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临床表现
咽喉癌
喉癌:声门型喉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且逐渐加重,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声门上型喉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咽部不适、异物感,随后可出现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声门下型喉癌较少见,早期可无症状,肿瘤增大后可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
下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可有吞咽不适、异物感,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颈部肿块,还可伴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咽喉癌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相对更易出现上述典型表现,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先有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小儿可因炎症累及喉部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
慢性咽喉炎: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晨起时症状明显,一般无全身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症状相对稳定,但在疲劳、受凉、用嗓过度等情况下可加重。
三、检查方法
咽喉癌
喉镜检查:直接喉镜、间接喉镜、纤维喉镜等可观察咽喉部肿瘤的形态、部位、大小等,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是咽喉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50岁以上男性,出现声音嘶哑超过2周、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及时进行喉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CT、MRI等检查可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如是否侵犯喉部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有助于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咽喉炎
喉镜检查:急性咽喉炎可见咽喉黏膜急性充血、肿胀,有分泌物附着;慢性咽喉炎可见咽喉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等表现,一般通过喉镜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对于症状不典型或需与咽喉癌鉴别时,也可进行喉镜检查。
四、治疗原则
咽喉癌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分期等选择,如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放疗可作为术前辅助治疗、术后巩固治疗或单独用于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化疗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等,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等综合制定,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治疗方式,男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对症治疗即可,如多饮水、休息,可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细菌感染引起的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小儿患者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处理。
慢性咽喉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治疗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等,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一般无需全身使用抗生素,各年龄段患者均可通过上述方式进行治疗,尤其要注意儿童慢性咽喉炎患者避免过度用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