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包括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如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细胞代谢活跃)、外源性尿酸摄入过多(如高嘌呤食物、含糖饮料摄入)、尿酸排泄减少(如肾脏功能不完善、疾病影响肾脏尿酸排泄),其危害包括对肾脏(肾小球损伤、肾小管间质病变)、心血管系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病变)、代谢综合征(与多种代谢异常并存增加成年患病风险)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一、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一)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
1.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某些儿童体内存在嘌呤代谢相关酶的先天性缺陷,例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等,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加。HGPRT缺乏时,嘌呤补救合成途径受阻,尿酸生成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受到影响,使得尿酸合成过多。
2.细胞代谢活跃: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细胞代谢较为活跃,核酸分解增加,从而产生较多的嘌呤,进而代谢生成尿酸。例如快速生长期的儿童,身体组织更新快,细胞内核酸不断分解,会释放出大量嘌呤,导致尿酸生成增多。
(二)外源性尿酸摄入过多
1.饮食因素:儿童如果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会使外源性尿酸摄入增加。因为这些食物中富含嘌呤,经消化吸收后会转化为尿酸。例如经常大量食用海鲜的儿童,其血尿酸水平往往容易升高。
2.含糖饮料摄入:一些儿童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其中的果糖等成分可促进尿酸生成。研究表明,果糖摄入过多会通过一系列代谢途径增加尿酸的合成,同时还可能减少尿酸的排泄。
(三)尿酸排泄减少
1.肾脏功能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相对较弱。例如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也不够完善,这使得尿酸排泄相对减少,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2.疾病影响肾脏尿酸排泄:某些疾病会影响儿童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可导致肾功能受损,尿酸排泄障碍。另外,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可能影响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
二、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一)对肾脏的损害
1.肾小球损伤: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球沉积,引起肾小球损伤,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会逐渐下降,进而影响肾脏对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正常排泄。
2.肾小管间质病变: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间质沉积,会引起肾小管间质炎症和纤维化,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例如,肾小管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重吸收以及对氢离子等的分泌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动脉粥样硬化: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儿童时期的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在未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动脉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等,进而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2.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尿酸可能通过影响肾脏功能、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等多种途径导致血压升高。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儿童发生高血压的概率高于血尿酸正常的儿童,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会逐渐引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和心血管的损害。
(三)对关节的影响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虽然儿童期痛风相对少见,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当血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结晶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儿会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如累及膝关节时,可导致行走困难等。
2.慢性关节病变:如果高尿酸血症长期得不到控制,尿酸盐结晶会反复在关节沉积,逐渐引起慢性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四)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并存,共同构成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儿童时期的代谢综合征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增加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的儿童,其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往往更严重,进一步影响糖代谢和脂代谢,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