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吸入性肺炎有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呼吸系统有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有发热(新生儿等可能不典型)、精神萎靡、拒奶等。
一、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
婴儿吸入异物等物质后,呼吸道受到刺激,可出现咳嗽症状。这种咳嗽可能是阵发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例如,婴儿吸入少量奶液时,可能先出现短暂的刺激性咳嗽,随后可能缓解,但如果吸入量较多,咳嗽可能会较为频繁且剧烈。从病理角度看,吸入物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气道的防御性反射,导致咳嗽动作,以试图将异物排出气道。
不同年龄的婴儿,咳嗽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新生儿由于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咳嗽反射相对较弱,可能咳嗽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呼吸节律的改变,如呼吸增快时伴有类似咳嗽的呼吸动作。
2.气促
婴儿患吸入性肺炎时,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气促表现。正常婴儿的呼吸频率相对较快,但患吸入性肺炎时,呼吸频率会明显增快。一般来说,小于2个月的婴儿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钟,就可认为存在气促。气促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机体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例如,当婴儿吸入羊水等物质后,肺部发生炎症反应,肺泡通气量减少,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婴儿,如早产婴儿,其呼吸功能本身较弱,发生吸入性肺炎时气促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为早产婴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肺部顺应性差,在吸入异物后,肺部的病理改变更容易影响呼吸功能,导致气促等症状加重。
3.呼吸困难
严重的吸入性肺炎婴儿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因为肺部病变严重,气体交换严重障碍,机体缺氧明显,需要用力呼吸来辅助换气。例如,当婴儿吸入大量胎粪等物质时,气道阻塞严重,肺部通气功能急剧下降,很快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
婴儿的呼吸困难程度还与吸入物质的量和性质有关。如果吸入的是黏稠的液体或较大的异物,气道阻塞更为严重,呼吸困难会更早出现且更严重。同时,婴儿的年龄越小,对呼吸困难的代偿能力越差,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病情往往进展迅速,需要及时干预。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婴儿吸入性肺炎可出现发热症状。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导致吸入性肺炎,如吸入被细菌污染的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出现发热反应。发热程度可轻可重,低热时体温在37.5-38℃左右,高热时体温可超过38.5℃。例如,婴儿吸入被肺炎链球菌污染的奶液后,肺部发生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患吸入性肺炎时,发热症状可能不典型,甚至可能出现体温不升的情况。这是因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感染等因素的反应能力较弱。当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时,即使存在感染,也可能表现为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此时更需要通过其他症状如呼吸异常、精神反应差等来综合判断病情。
2.精神萎靡
婴儿患吸入性肺炎后,由于身体不适,可出现精神萎靡的表现。表现为不爱活动,对周围环境反应差,哭声减弱等。这是因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缺氧等情况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婴儿吸入异物后,肺部病变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大脑等重要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供,从而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
对于不同年龄的婴儿,精神萎靡的表现有所不同。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嗜睡,对吃奶等日常活动的兴趣降低;较大的婴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后逐渐转为精神萎靡。如果婴儿原本精神状态良好,突然出现精神萎靡,应高度警惕吸入性肺炎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3.拒奶
婴儿患吸入性肺炎时,往往会出现拒奶现象。这是因为呼吸不畅等身体不适影响了婴儿的正常吃奶行为。婴儿在吃奶过程中需要协调呼吸和吞咽动作,当肺部存在炎症、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婴儿会因为呼吸费力而拒绝吃奶。例如,婴儿在吃奶时可能会出现气促加重、咳嗽等情况,从而本能地拒绝继续吃奶。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拒奶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因为母乳喂养需要婴儿频繁协调呼吸和吸吮动作,而吸入性肺炎导致的呼吸不适会使婴儿抗拒吃奶。这时候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婴儿的吃奶情况,结合其他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吸入性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