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可从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环境防控、增强自身免疫力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每年9-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最佳时机,有不同类型疫苗可选;要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定时通风、清洁物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疫苗接种
1.接种时机:每年流感季节前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一般建议9-11月接种,能有效预防当年流感病毒感染。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疾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更应优先接种。因为这些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及重症发生的概率。
2.疫苗类型:有流感灭活疫苗和流感减毒活疫苗等。流感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以上人群,通过肌肉注射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适用于3-17岁人群,采用鼻喷接种方式。不同疫苗有其适用人群和特点,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二、个人卫生习惯
1.手卫生: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要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洗手时要注意清洗手心、手背、指缝等部位,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例如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准备食物前等都应及时洗手。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可通过手接触传播,良好的手卫生能有效减少病毒经手传播的机会。
2.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若没有纸巾可用肘部内侧遮挡口鼻。这样可以防止飞沫传播流感病毒,因为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病毒,若不遮挡,飞沫会传播到周围环境或他人身上。
三、环境防控
1.室内通风: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般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流感病毒的浓度,减少感染风险。尤其是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教室、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等,更要注意通风换气。
2.物品清洁:定期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如门把手、桌面、电梯按钮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等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因为流感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一定时间,通过清洁消毒能有效杀灭表面的病毒,防止接触感染。
四、增强自身免疫力
1.合理饮食: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橙子、苹果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细胞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饮食能为身体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
2.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免疫力。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以选择跳绳、踢毽子等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3.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若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力,增加感染流感等疾病的易感性。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易感染流感。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和咳嗽礼仪。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儿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如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等。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重症。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温暖、通风良好,督促老年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若老年人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3.孕妇:孕妇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要做好个人防护。接种流感疫苗是孕妇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医生评估后可接种流感灭活疫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防控,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以便得到合适的治疗。
4.慢性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的患者,感染流感后病情可能加重。这类患者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