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疾病进展方面会使肺功能逐渐下降、引发肺气肿、肺心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对生活质量有影响,会致日常活动受限、带来心理问题;急性发作时易诱发严重感染、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一、疾病进展带来的危害
1.肺功能逐渐下降
随着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支气管和肺部的炎症会持续损伤气道黏膜及肺组织,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等情况逐渐加重。例如,患者会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早期可能仅在活动后感到气促,随着病情发展,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有气短表现。长期的肺功能下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不能正常进行家务劳动、上下楼梯等活动。从临床研究来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数年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肺功能指标会明显下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影响有所不同。老年人本身肺功能储备就相对较差,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肺功能下降会更快影响其呼吸循环系统,更容易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儿童患者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的气道炎症和肺功能受损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呼吸功能异常会影响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进而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等过程。
2.引发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是引起肺气肿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支气管炎症导致气道阻塞,肺泡内气体积聚,肺泡过度膨胀、破裂融合,就会形成肺气肿。肺气肿会进一步加重肺功能障碍,使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更加明显,而且还容易诱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研究表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并发肺气肿,且病情往往会随着肺气肿的发展而不断恶化。
肺心病:长期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病变会使肺动脉高压逐渐形成,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肺心病患者会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如下肢水肿、腹胀、颈静脉怒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且病情容易反复加重,治疗难度较大。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肺心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整体状况,使得病情进展更加复杂。
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日常活动受限
患者会因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而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例如,原本喜欢散步的患者可能因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的不适而不得不减少散步的频率和距离。对于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慢性支气管炎会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导致收入减少等问题。不同性别患者受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男性患者可能因为职业等因素更依赖体力劳动,所以慢性支气管炎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但女性患者在家庭生活中的日常活动也会因病情而受到限制,比如照顾家人等活动可能会力不从心。
2.心理方面的影响
长期受疾病困扰,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由于病情反复,患者对疾病的预后担忧,加上身体不适影响生活质量,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例如,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疾病发展成更严重的病症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进而影响睡眠等情况,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儿童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带来的不适可能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如出现烦躁、哭闹等表现,而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病情而产生焦虑情绪,需要关注儿童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支持。
三、急性发作的危险性
1.诱发严重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气道炎症加重,气道防御功能进一步下降,容易招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严重的肺部感染可能会迅速进展,引发肺炎等更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咳嗽加剧、咳大量脓痰等症状,若不及时控制感染,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急性发作时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更高,而且感染后病情往往发展较快,治疗难度较大。
2.呼吸衰竭
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气道阻塞进一步加重,通气功能严重障碍,同时可能伴有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PaO)降低,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升高。呼吸衰竭会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氧供,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如脑缺氧可引起头痛、嗜睡、昏迷等,心功能受损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衰竭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