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多由生物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有相应特点;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疾病,由多种细胞等参与,有反复发作喘息等症状,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有其特征,两者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均有不同。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可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年龄因素上,儿童由于呼吸道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支气管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支气管,也易患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发病机制与免疫介导的气道炎症、气道重构等有关,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同时环境因素如过敏原(花粉、尘螨等)、空气污染等也可诱发。儿童时期哮喘多与过敏体质相关,有家族哮喘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更高;成年后接触过敏原等环境因素也可触发哮喘发作。
二、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发热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低热,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高热。儿童患支气管炎时,咳嗽症状可能较明显,且因咳嗽反射较弱,排痰相对困难;成人患支气管炎时,症状相对儿童可能更易表达,但严重时也可影响生活。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延长。哮喘患者的咳嗽有时可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夜间及晨起咳嗽明显。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哮喘可能与运动、接触过敏原等因素诱发关系更密切,成年哮喘患者可能有更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
体征差异
支气管炎: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散在干、湿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儿童听诊时,湿啰音可能更易听到,且由于气管较窄,可能伴有呼吸音增粗等表现。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满布哮鸣音。缓解期可无明显体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三、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寻找过敏原,如患者对尘螨、花粉等特异性IgE升高,提示存在过敏因素。血清总IgE可升高,但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合并肺炎时,可出现肺部浸润影。儿童胸部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一般作为初步筛查。
支气管哮喘: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异常,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患者可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支气管炎:根据咳嗽、咳痰等症状,结合双肺听诊有干、湿啰音等体征,再结合血常规、胸部X线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如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病毒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病毒。
支气管哮喘: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反复发作的喘息等症状,发作时双肺闻及哮鸣音,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如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或呼气峰流速(PEF)日内变异率≥20%等可诊断。儿童哮喘的诊断需结合年龄特点,如反复咳嗽喘息,需排除其他引起咳嗽喘息的疾病。
鉴别诊断
支气管炎需与支气管肺炎鉴别:支气管肺炎除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外,可有发热、气促等,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有斑片状阴影,而支气管炎一般无固定湿啰音,X线主要是肺纹理增粗。
支气管哮喘需与心源性哮喘鉴别: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史,发作时有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心脏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奔马律等,胸部X线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等表现,而支气管哮喘多无基础心脏病史,哮喘相关检查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