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低烧需进行多方面检查,一般血液学检查中血常规可初步了解血细胞情况,血沉增快可见于多种情况;感染相关检查包括病毒学和细菌学检测,可明确是否感染及病原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或CT可排查肺部疾病,腹部超声可查腹部脏器病变;其他检查有结核菌素试验辅助排查结核,肿瘤标志物检测辅助排查肿瘤。
一、一般血液学检查
1.血常规
意义: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重要指标,如果白细胞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而白细胞减少可能与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低烧,血常规中白细胞可能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血常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的淋巴细胞比例在婴幼儿时期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2.血沉(红细胞沉降率)
意义:血沉增快可见于多种情况,如炎症性疾病(细菌感染、风湿性疾病等)、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等。在不明原因低烧的患者中,血沉增快可能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血沉本身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老年人,血沉可能会生理性增快,所以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分析。
二、感染相关检查
1.病原体相关检测
病毒学检查:
意义: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抗原、抗体或核酸来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及具体的病毒类型。例如,流感病毒的检测,可通过咽拭子等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低烧等症状。不同季节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同,在流感高发季节出现低烧,流感病毒检测就很有必要。
方法: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毒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等。
细菌学检查:
意义:通过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可以查找是否有细菌感染。血培养对于菌血症、败血症等引起的低烧有重要诊断价值,若血培养阳性,可明确病原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出现低烧,更要警惕细菌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
方法:血培养需要无菌操作采集血液标本,然后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痰培养则是收集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等。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
1.自身抗体检测
意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不明原因低烧,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可以辅助诊断。例如,抗核抗体(ANA)谱检测,若ANA阳性,提示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其相对特异的自身抗体,通过检测这些抗体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女性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排查不明原因低烧时,自身抗体检测尤为重要。
方法:常用的有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自身抗体。
四、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或CT
意义:对于怀疑有肺部感染、结核、肿瘤等引起的低烧,胸部X线或CT检查是重要的手段。胸部CT比X线更能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如肺部的炎症、结核病灶、肿瘤等。例如,肺结核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低烧,胸部CT可发现肺部的结核病灶。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胸部CT检查对于排查肺部肿瘤等疾病更有意义。
2.腹部超声
意义:可以检查腹部脏器是否有病变,如胆囊炎、胰腺炎、腹腔脓肿等引起的低烧。例如,胆囊炎患者可能会有低烧、右上腹疼痛等症状,腹部超声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情况。对于有腹部不适症状的低烧患者,腹部超声是初步筛查腹部疾病的常用方法。
五、其他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意义:对于怀疑结核感染引起的低烧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PPD试验阳性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阳性不一定意味着现在患有活动性结核,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在结核高发地区,不明原因低烧的患者进行PPD试验有助于排查结核。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等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肿瘤标志物检测
意义:某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提示体内存在肿瘤,肿瘤引起的低烧可能与肿瘤坏死、吸收等有关。例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排查肿瘤相关的低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肿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对于有肿瘤家族史或年龄较大的不明原因低烧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作为辅助排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