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包括良性的甲状腺腺瘤和恶性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年上升,不同类型有不同发病特点,女性患癌几率相对高;甲状腺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临床表现方面,甲状腺癌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后有颈部肿块等表现,良性肿瘤多体检发现颈部肿块,甲状腺腺瘤多为颈部单发结节。影像学检查中超声等可鉴别,病理检查可明确类型。治疗上,甲状腺癌综合治疗,良性肿瘤定期随访或手术,甲状腺腺瘤建议手术切除。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患者有各自不同的诊疗需考虑情况。
一、定义与性质
甲状腺肿瘤:是指发生于甲状腺部位的肿瘤性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恶性甲状腺肿瘤如甲状腺癌,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等特点;良性甲状腺肿瘤相对生长较缓慢,但也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等影响。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肿瘤中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一般为单发,有完整包膜,生长通常较为缓慢。
二、发病情况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不同类型甲状腺癌在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中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女性患甲状腺癌的几率相对较高,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而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相对复杂,与遗传、环境、碘摄入等多种因素相关。
甲状腺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在青春期、妊娠期等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的时期可能发病风险有所变化。
三、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颈部肿块,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等;若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晚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表现,如骨转移可引起疼痛等。不同类型甲状腺癌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如乳头状癌生长相对缓慢,滤泡状癌可发生血行转移等。
甲状腺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自查时发现颈部肿块,肿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引起明显压迫症状,但当肿瘤较大时可能出现颈部压迫感等。
甲状腺腺瘤:一般表现为颈部单发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质地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多在无意中发现。
四、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鉴别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甲状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甲状腺癌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伴有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甲状腺腺瘤超声表现多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包膜完整。
CT及MRI检查:对于甲状腺癌评估肿瘤侵犯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有重要价值,甲状腺腺瘤在CT或MRI上也可显示为边界清楚的结节影。
病理检查:
甲状腺癌: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明确类型,如乳头状癌可见乳头结构、核沟等特征;滤泡状癌可见滤泡结构,细胞异型等。
甲状腺腺瘤:病理上可见肿瘤组织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有完整包膜,肿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相似,但有一定异型性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采取综合治疗,如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可能根据情况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不同类型甲状腺癌治疗方案有差异,如乳头状癌预后相对较好,而未分化癌预后极差。
甲状腺良性肿瘤:若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若肿瘤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怀疑有恶变可能,则需手术切除。
甲状腺腺瘤:一旦确诊,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因为甲状腺腺瘤有一定恶变可能,且较大的腺瘤可产生压迫等症状,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行患侧甲状腺腺瘤连同包膜和周围少量甲状腺组织切除。
六、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甲状腺肿瘤相对少见,但儿童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可能相对较高,甲状腺腺瘤在儿童中也可发生,儿童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手术等治疗需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如手术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需密切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及时进行替代治疗等。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甲状腺肿瘤或甲状腺腺瘤时,需要综合考虑妊娠阶段、肿瘤情况等。甲状腺激素对胎儿发育重要,若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很关键,要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对于甲状腺腺瘤,若肿瘤较大影响妊娠或有恶变倾向,也需及时处理。
老年患者:老年甲状腺肿瘤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甲状腺癌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在老年患者中相对多见,治疗时需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可考虑保守观察,但需密切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