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气道阻塞(异物、肿瘤阻塞)、机体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艾滋病、COPD等基础疾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其他因素(口腔卫生不良、长期酗酒)。病原体感染中细菌是常见病原菌,其他病原体较少见;气道阻塞会致远端肺部引流不畅继发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口腔卫生不良及长期酗酒也会增加肺脓肿发生几率。
常见病原菌:主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厌氧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血行播散等途径到达肺部引起感染,例如患者本身有皮肤感染,细菌入血后随血流到达肺部引发肺脓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低下人群中较为常见,该菌致病性较强,容易引起肺部组织的坏死形成脓肿;厌氧菌是引起肺脓肿的重要病原菌,口腔中的厌氧菌可经吞咽等方式进入下呼吸道,当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或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时,更易导致厌氧菌感染肺部,如长期酗酒者,口腔内厌氧菌定植增多,且酒精会削弱呼吸道防御功能,增加厌氧菌感染肺部引发肺脓肿的风险。
其他病原体感染:
真菌、寄生虫等也可能引起肺脓肿,但相对较少见。例如某些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真菌性肺脓肿,如曲霉菌感染,多与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导致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抑制有关;肺吸虫感染也可累及肺部,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坏死等改变进而形成肺脓肿,常与患者有生食或半生食含肺吸虫囊蚴的食物史有关,在一些有特殊饮食生活方式的地区,肺吸虫感染导致肺脓肿的情况时有发生。
气道阻塞
异物阻塞:
当异物进入气道后,可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使远端肺部组织引流不畅,容易继发感染。例如儿童误吸小玩具、坚果等异物后,若未能及时取出,就可能引发肺脓肿,儿童由于好奇心强,且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异物误吸情况;成年人也可能因进食时谈笑、呛咳等导致异物进入气道,如进食过程中突然大笑,可能使食物颗粒误入气道,长期以往导致肺部感染形成肺脓肿。
肿瘤阻塞:
肺部的肿瘤,如支气管肺癌等,可阻塞支气管,造成远端肺组织的分泌物引流受阻,容易继发感染形成肺脓肿。肿瘤本身会占据气道空间,影响痰液排出,随着时间推移,局部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年龄较大的人群,当出现咳嗽、咳痰性质改变等情况时,需警惕肿瘤阻塞气道继发肺脓肿的可能。
机体免疫力低下
基础疾病影响: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肺部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后更易发展为肺脓肿,据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肺脓肿的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人群。
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大幅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肺部的多种病原体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真菌等感染,进而引发肺脓肿,此类患者的肺脓肿治疗难度往往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患者长期存在气道炎症、气道阻塞,肺部的清除功能下降,痰液不易排出,容易导致细菌定植和感染,进而发展为肺脓肿,尤其是病情较重、反复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发生肺脓肿的风险更高。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如因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应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机体的免疫监视和防御功能被抑制,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肺部感染的几率增加,且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发展为肺脓肿,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肺部情况,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其他因素
口腔卫生不良:
口腔是细菌的重要定植场所,口腔卫生不良时,口腔内会滋生大量细菌,如厌氧菌等。当患者存在牙龈炎症、龋齿等口腔问题时,口腔内的细菌可通过吞咽等方式进入下呼吸道,尤其是在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引发肺部感染,进而形成肺脓肿,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对于预防肺脓肿有一定意义,例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等。
长期酗酒:
长期酗酒可导致机体的多个系统功能受损,包括呼吸系统。酒精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呼吸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同时,酗酒者往往营养状况较差,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此外,长期酗酒还可能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增加误吸的风险,从而增加肺脓肿的发生几率,对于长期酗酒者,应积极劝导其戒酒,改善营养状况,以降低肺脓肿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