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接触)、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糖皮质激素)、急性加重期治疗(确定原因及严重程度、抗感染、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呼吸功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各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一般治疗
1.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对于所有患者都应强调戒烟。吸烟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还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无论年龄、性别及病史长短,戒烟都能显著改善病情预后,例如长期吸烟的老年患者,戒烟后咳嗽、咳痰等症状加重的频率会降低。
2.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应让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因素。比如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粉尘的人群,需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合格的防护口罩等,以减少气道的损伤。
二、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有短效和长效之分,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迅速舒张支气管,缓解喘息症状,起效快,通常几分钟内就能起效,但持续时间较短,适用于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适用于需要长期控制症状的患者。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起效较缓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对有吸烟史的老年患者较为适用,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茶碱类:如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还具有一定的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及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但由于其治疗窗较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且儿童患者使用需谨慎,要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祛痰药:对于有咳痰不易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它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3.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反复病情加重且伴有气道阻塞的患者,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它联合了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具有抗炎和舒张支气管的双重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尤其适用于中重度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使用能提高生活质量,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
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如泼尼松等,但不建议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因为其全身不良反应较多,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
三、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常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或细菌感染等。需通过血常规、痰培养、胸部X线等检查来明确病因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脓性痰量增多等症状,多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2.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的致病菌选用抗生素。如考虑细菌感染,轻症患者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对于病情较重、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的患者,可选用氟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3.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改善呼吸功能:继续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缓解呼吸困难,必要时可进行吸氧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一般要求血氧饱和度≥90%),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多由感染等因素引起。在治疗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湿润等。药物使用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一些复方感冒药中可能含有的成分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调整剂量,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常服用抗凝药物等,使用其他药物时需咨询医生。在吸氧治疗时要注意控制吸氧浓度和流量,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同时,老年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更易出现病情恶化,需加强监测和护理。
3.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患慢性支气管炎时,药物选择需非常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非药物治疗为主,若需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如某些相对安全的止咳祛痰药物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